秋叶·阅读打卡战队想法读书

#第四周#《战胜拖延症》:拖延症患者的自救指南

2019-05-12  本文已影响24人  慧眼小君

一个拖延症患者的日记: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没错,这个拖延症患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适。

人类在对抗拖延症的路上已经花费了数百年,然而还是被打败了,拖延症简直就是绝症啊。

为什么明知道推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却还是想要拖延呢?该怎么不再拖延?

恰巧这时,我看到了一本书《战胜拖延症》,封面写到:加拿大心理学博士皮切尔18年研究成果,莫名给了我满满的信心。

看完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短!通俗易懂!太对拖延症患者的口味了。而且每篇都提供自测小表格,简单自救。中英文对照,学习英语……快醒醒,还是先治好拖延症吧。

1.什么是拖延症?

书中开篇就对拖延症进行定义:

拖延症是一种不必要的自愿推迟,一种自我约束形式的失败。

这就是知道许多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

明知道会影响自己做事的效果或者自身做事的态度,却仍然自愿推迟。

当我们在拖延时,我们都是积极的乐观主义者:还有这么多时间,任务又简单,用不了1天就能完成。

当我们不得不开始行动时,又变成现实的悲观主义者:太难了,肯定一天做不完。

就这样,在既紧张又沮丧的情绪中,惴惴不安的继续度过看似美好的日子,然后接受惨痛的后果。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会无意识就选择拖延?

拖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感觉良好,牺牲长远目标来获得自己短时间的情感修复。如果只想消除当下的消极情绪,就会屈从于当下的感觉良好。大脑只管短期享乐,不理会以后死活,这种趋利避害的天性让我们拖了又拖。

当我们开始拖延时,感觉很好,似乎离麻烦的事情远了一步。但是这种推迟只是暂时的,我们也只是暂时躲避了消极情绪,最终的学费也是难以避免的。

出来混,迟早要还。

2.那么如何战胜拖延症呢?

当我考虑要写一篇报告时,大脑会想:这个报告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搜集资料就得半天,整理思路,完成文稿怎么也需要一两天时间,天啊太难了,还是先玩会吧。

因为那个大目标实在遥不可及,所以才需要先定一个小目标:先写5分钟。反正只是5分钟,痛苦这5分钟,我是可以承受的。

5分钟先列个简单的提纲,不管了,反正我开始干了。

5分钟之后呢,报告完成虽然还离得远,但好像没那么难,我又想到了一个不错的切入点。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那不如再写一会儿吧。

当大脑接收到“其实没那么难”的信号之后,成就感就激励着大脑,开始下一步的行动。

这就是即刻开始行动,感觉无从下手时,先从简单/容易的地方先着手,零星开始也可以。我们在有了目标以后,将目标一步步的分解,每一步的进展一直到最终目标的达成都应该是量化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笼统的概念,所有的拖延都在我们开始行动时戛然而止了。

如果再有拖延的感觉时,怎么自救呢?

书中也提供了策略:制定执行意图,用“一旦...就...”的方式督促。

执行意图,就是一种自我设定的预先决策。由于拖延症时刻都可能侵袭,即使在你状态很好的时候也会因为一个偏差让自己屈从于感觉良好,所以执行意图就是要提前建立一种预先决策:

即“一旦我不想写报告了,就立刻把其他网站关闭,专心于word”。

“一旦”是会刺激你拖延的因子,“就”是你要采取的行动,建立这种预先决策,打破惯有的反应方式,建立新的习惯链接。久而久之,形成条件反射,就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

书中还提供了很多战胜拖延症的tips,针对不同的问题,找到相关章节,回顾一下那些策略,就能找到实用突破口,自救指南轻松GET。

不过我们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待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该怎么解决?作者也贴心的关照我们,不要一下子改变,找到一两个问题,重点突破。“我们必须准备好宽恕自己的过错,这样我们才能乐意再次去尝试”。

前进两步,后退一步,只要有改变,这未尝不是一种进步呢?

推荐指数:五颗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