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爱独好巜都是夜归人》诗集芳草集

百岁高堂冥诞祭拜(四)

2021-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金煊

百岁高堂冥诞祭拜

虞美人

---老父过重阳

重阳年少东洋战,弹雨英姿还。虎飞烈焰火中闯,信马出摔枪弹射天狼。

中年不惑唯担粪,曲背风霜忍。可怜身满棍鞭扬。更恨老年重九落平阳。

二〇一一年十月五日星期三

如梦令

除夕往年书字,看父跃龙墨驷。夜独岁今辞,年饭食之无味。无味,无味,思父泪涟难寐。

二〇一二年一月二十三日

武陵春

慈父仙辞年已一,日日影随行。暮晓依然问父宁,顿顿敬香诚。

时忽音容明面见,欲抱却无凭。莫道花开枯又荣,怎销了,父子情?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星期四

更漏子

儿童时,何乐切;身后膝前欢悦。长大后,事烦忧;二亲消解愁。

寒食节,北风烈;慈父手撒离别。今再有,喜和悲;又言谁与知?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星期三

上坟扫墓

急急来父前,如同儿时归。儿时相聚欢,今日泪双飞。

二〇一二年三月一日星期四

定风波(京镗格)

双鬓苍苍始退乡,孝亲父母母成孀。工作时长关爱少,何不温情体贴又和祥?

每日饭餐香柱敬,心苦祭时身转笑服娘。但愿夜长相梦会,老父园中把酒赏斜阳。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五日星期六

夜闻母呤诗

夜母哼诗不忍听,缓缓尽是悲唳声。昔日父母相对诵,而今母呤父不鸣。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六日星期四

长相思

晓也思,暮也思,思绪绵绵不尽期。恩情爱更慈。

逝难追,去无回,日日思亲心死灰。烛孤寒影枝。

二〇一三年二月十五日

喜迁莺(韦庄格)

红烛烬,夜阑珊,悠梦断难延。奈何慈父去成仙。醒觉五更寒。

星晓稀,残月冷。老父像前言哽。轻将娘被理重齐,儿母伴相依。

二〇一三年四月五日(从零七年父兄先后生病,到一五年老母亲去世,每晚每隔两小时要替父母翻身,端尿屍,换尿不湿。听到父亲喘气立即起身将父亲扶坐起来(肺心病)。夜晚睡不好,白天上班走路都打瞌睡。三顿饭要一口一口喂,先需将饭菜打成泥状。父母卧床多年,身上没有一块褥疮)。

卜算子

不敢念爹亲,思念涟涟泪。又是秋凉叶落时,唯见儿空醉。

窗外桂花香,屋内青灯对。夜静唯将泪湿巾,聊把哀思寄。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二日二十三时四十五分

长相思

重阳

枯叶黄,瘦花黄,黄到深秋满地霜。银钩夜照长。(半照床)

怨重阳,醉重阳,醉到寒枝临对窗。父亲回梦乡。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三日重阳

阮郎归

花神园里会仙翁,迎风罗袖红。盈盈螺黛溢香浓。醉须芳草丛。

哀谢了,苦匆匆。年年人不同。香园携手几时重?旧容蒙雾眬。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三日

西江月(司马光体)

日日层云魄散,朝朝郁闷如焚。孤怜自醉惜花尘,因失家尊长恨。

青史离分几梦,人世多少新坟。休偷禁果夏娃昏,今日少许离殉。

二〇一四年元旦

如梦令

家父已辞三载,总觉影随魄在。又欲问平安,深夜榻前衾盖。休怠,休怠,依旧孝亲恩爱。

二〇一四年春节

减字木兰花(金煊体)

寒食东风。催开杏花满村红。年年杏红。可惜年年人不同。

清明春雷。洒下雨水皆是泪。岁岁雨泪。无奈岁岁人已非。

二〇一四年四月六日(此调与我现在手里的王安国欧阳修体完全不一样,若按王欧体修改,韵味大失,故仍然保留未动。姑且称为金煊体。)

七绝

花开未赏絮红台,美景春风只是哀。自父仙辞飞胜境,三年再不上花阶。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日父亲四周年祭

抢救民国文化甚为亟迫

金煊

周六晚,偶然打开电视,恰巧碰上北京卫视播放“自愿者真情耀中华”节目,颇适胃口欣然往下看去。一幕幕纪录片断正气浩然,一张张图片壮怀激烈,以及自愿者一点一滴的采访纪事,悄然把我们带到硝烟迷漫的战争岁月,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国民党抗日救国可歌可泣英勇善战的史实,声情激越,气势磅礴,撼人心魄,荡气回肠。英勇悲壮的味,英勇悲壮的意境和英勇悲壮的深情,与我和泪相融。一卷卷画面波澜壮阔娓娓道来,将一片壮烈的感觉移入渗化于观众的忧喜欢戚之中。

1942年夏季,中国远征军在失败不可抗拒的情况下,苦苦支撑着缅甸战局;10万远征军以6万人的牺牲书写了二战史上尤为惨烈的一笔。战斗极尽血腥惨烈,中国远征军以其悲壮的失败换回英军在北非战场的决定性胜利。感谢自愿者的浣洗终使人们昂起头来看到澄清的蓝天中,那崇立云霄的一座座中国远征军士兵的丰碑,散现在一片柔和的阳光中为人们惊叹和钦仰。去除尘埃翳障,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正面主战场的血战和友军的敌后游击战配合,才抵抗住日本军队的进攻,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保卫了中华民族,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白骨早已化为泥土,历史长留我们心中。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这是一群应该被我们牢记的中国军人,他们是民族魂,民族的脊梁,是民族的英雄。翻开这一段沉甸甸尘封的记忆,让我们追忆往事激励来者。

中华民国国步斯频,中华民国在多灾多难中朝气蓬勃昂扬向上,气壮山河、光照日月。中华民国史是警策后人的奋斗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从落后的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历史转型期,也是中华民族从封建社会跨向现代民主社会的历史转折点。可惜中断,而英雄抗日救国的士兵也未能得到应有的荣誉过上幸福生活,其中绝大部分人已经从肉体上消灭,幸存者也活得艰难困苦。精忠报国昭日月 仰天按剑发长啸,67年悠长的岁月匆匆逝去,时光的轮转辗破了他们青春的笑容和壮美,据自愿者调查统计,全国远征军老战士仍然健在的仅剩百余人,令人唏嘘泪下。应邀出席“自愿者真情耀中华”节目的武警战士向国民政府远征军老战士代表致以了迟到的敬礼,终使英雄也应得到尊重和关怀。

由于六十年对民国文化的销毁禁忌,民国建筑等实物也多拆除损坏所剩无几,民国旧职人员惨遭镇压打击压制和改造,民国过来的旧职人物多已作古。所以中国26史(包括我朝)中,民国史文化在大陆是最薄弱文化环节,绚丽灿烂的民国文化多被掩埋。

如果再任其自生自灭不加抢救,民国文化将成为历史上的空白点,我们这一代人也成为历史的罪人。好在终于有更多的人已经觉悟到,民国尤其是北洋军政府时期是近百十年来,中国最值得记载称颂生气勃勃的时代。对民国历史文化有必要去加以抢救性发掘,以发扬民国初年的精神。因此,我们十分赞赏并感激北京自愿者对远征军老战士组织的调查并施加爱心,恢复他们的名誉,改善他们的处境。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新闻工作者、作家抓紧对民国旧职人员统计和采访,把为数不多的活档案保存好并记录下来。城市建设对旧城改造尽量保持原状,将1958年错误公管的房屋修缮后退还给原房主,使他们的后代逐渐复活过去的生活情趣,继而恢复民国时期一部分旧的文化。新闻出版文化部门也要花大力气抢救民国时的书籍作品和电影文化,保持原来的面貌原则上重新出版发行,既是弥补且又繁荣中国的历史文化。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摘自中国远征军军歌),愿中华文化连绵不断发扬光大兴旺发达。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日星期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