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4
别把原生家庭说的那么可怕
最近因为《都挺好》的热播,再次把原生家庭的讨论推向热度。苏明玉樊胜美式重男轻女家庭成长下的姑娘应不应该选择原谅,在中国家和万事兴的铁律下,有多少家和心不合,表面万事兴私底下暗潮涌动,看似都挺好实则都不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大家讨论最多的莫过于重男轻女背景下父母的偏向,或者是父母有不良嗜好,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缺乏,或者教育方法陈旧偏激,只知道打击孩子。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了难以摆脱的影响。
我一直以为我们家不算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自认为虽然与父母之间也曾有过矛盾,但都不是大问题。原生家庭整体而言,对我是好的影响,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爸爸妈妈是非常爱我的,这一点儿我从不怀疑。我相信大多数家庭应该会跟我一样,虽然相处方法和教育方式不一,但有一个大前提是父母都是真心爱自己的孩子的。可能真的存在父母天生就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我始终认为那是特例,此处不做讨论。因此,本文就在这个前提下思考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我意识到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是我弟弟无意中的调侃提醒了我,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我弟在读大一,一天晚上他发了一个PPT给我,说是自己做的寒假实习总结,让我给指导一下。说实话整体做的还不错,但是有几个错别字,中心不明确,我就直接点出来了。我说我不需要跟你客气就直接将你的问题好了,不要把一个有错别字的东西拿给别人看,这是态度问题。既然是求教,就应该自己准备充分,自己认为完美才是一个虚心提高的态度,你现在明显就是一个求表扬的态度。我弟弟说,我的小心思还不是被你猜的透透的,你真的是从咱爸那儿遗传到不少啊。我很惊讶,问:“什么意思”。他说:“就是从不表扬我”。我心一惊,想起来我的老爸。我之前参加一个很难的考试,一个很不错的工作岗位。我爸爸知道了就说:“那那么难,你能考上吗?不太靠谱吧!”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拿下了那个岗位。我爸爸竟然说:“现在你们那工作也不挣钱了,没有什么前景,你还费劲考它干嘛?”我真的是哭笑不得。可是他们那代人的教育理念真的就是这样,那个时候老师还是可以体罚学生的,那个时候流行的教育理念是“棍棒之下出孝子”。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吸取教训,我也一直觉得自己做的很好。私以为自己是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啊。为什么会给弟弟这样的感觉?后来发现,我其实对陌生人很宽容,但是对亲人却要求很严格,尤其是我弟。我总觉得他是家里的男孩子,一定要努力要优秀,要独立,要有担当等等。无形之中给他压力,以很高的标准来要求他,所以他总是努力却很难达到我的标准。他进步一点点,我不是表扬他的进步,而是鞭策他还有多远。如此这般,我竟毫无察觉。
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情自己可能真的很不容易察觉,比如说:不知不觉我们会发现身上竟有父母的影子和特质。或许应了那句话:“长大后我便成了你。”有些即使是缺点我们都不觉得,习以为常。现在大家都归咎于是原生家庭的影响,谈则色变。可是父母遗传给我们什么是自然选择啊,他们本身是无法选择只遗传给我们优点而不遗传给我们缺点的啊!而且人无完人。社会在发展,我们不能要求父母身上的特质,品质,处事方法,思维习惯永不过时,一直适用,那是不可能的呀!所以,当我们一边倒的讨伐原生家庭的罪责的时候请站在那个特定环境下父母的角度去考虑一下,对他们多一些悲悯。也站在自己将来也是要为人父母的角度考虑一下,也就能多一份宽容。
我们生活不是电视剧,没有夸张和放大,没有那么剧烈的戏剧冲突。不会经常出现那种“父母给哥哥买2000的衣服而不给妹妹买1000的清华复习资料”也不会有“父母为了让儿子出国卖了房子让女儿住客厅”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家庭关系。我们这些一般的正常的健康的家庭中即使有摩擦,有影响,无非是一些处事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的。我们用现在这些完美标准去要求那个物资匮乏年代过来的父母似乎真的有点吹毛求疵。不如换个角度,把朋友亲人都当做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问题,并与之探讨合适的相处模式。最重要的,最令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将来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我觉得这个最重要的就是彼此沟通,讲求平等,互相尊重,言论自由,勇敢说爱。拥有这些,我相信,原生家庭不会有伤害,没有那么可怕。
家庭毕竟还是一个温暖的地方,不然我们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为什么要选择组建它。请大家批判原生家庭时多一丝理性,不要提起来就是一个贬义词,当做一个社会问题来看,这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态度,更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趋势。其实仔细想想,真的没有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