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团体里常见的几类人
说实话,我不太有资格讨论这个话题,因为来美国比较早,所以并没有在什么真正的中国人团体里混过。大学毕业后,我只在国内的一家小公司就职过不到两年的时间。
当时公司规模不大,人也不多,是一家私营企业。但从老板到员工,大家关系十分融洽。老板爱惜人才,员工拥戴上司,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现在,这家公司已经发展成国内业界的领军企业,马上就要上市了。我一直还和当时的上司保持着朋友关系,这让我对自己混的第一个中国人团体充满了感恩和怀念。
来美很多年,虽然工作过的几家美国公司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中国同事,但怎么也不能算是中国人的团体。不过,既然是中国人,不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不可能完全离开中国人的圈子。近几年,因为个人的爱好,我参加了一个中国人的舞蹈团,每个星期去活动两次。几年下来,还真积攒了不少感慨。
这个舞蹈体完全不同于我当年工作过的那家公司。人家是蒸蒸日上,它是蒸蒸日下。几年的时间里,在本地区几个相似的舞蹈团中,一路从名列前茅下滑到垫底“打酱油”的地位。
无论是公司、单位还是非营利组织,它们的成就与形式其实关系不大,真正有关系的是组成它的人。我观察了几年,发现在这个舞蹈团里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人:
领导
领导是一个团体的关键人物。领导专业水平的高低,胸怀的宽窄,对人才的赏识能力,以及自身见识的宽广或浅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团体未来的走向,是正确还是错误,前途是光明还是黯淡,成绩是前进还是倒退。
很可惜,我们这个团体的领导舞蹈专业和管理水平都不高,心胸也狭隘,还嫉贤妒能。由于自身缺乏自信,导致她无法坦然接受各方面条件比她好的人,常常利用手中的一点儿权力打压异己,给别人穿小鞋。
伪君子,真小人
这类人乍一看就像活雷锋,活跃在领导周围,积极主动地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常常以让人无法理解的方式,不求回报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她们就像搅屎棍,走到哪儿搅和到哪儿。她们并不希望任何人比自己混得好,谁要显山露水了,她们就暗中挤兑谁。而且她们最大的特点是从不在桌面上提出意见,所有的嘀嘀咕咕都在人后、背地里进行。
受排挤、打击的对象
这类人通常在各方面多少有些“资本”,属于被领导嫉妒、防范的对象。她们往往与领导意见相左,看不上领导的做派或为人。如果再加上自己情商不高,处世不够圆滑,时不时让领导难堪、下不来台,那可想而知,她们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一个团体里的矛盾,主要就发生在这些人和领导之间。
逍遥派
这类人在团体里很常见。无论她们的实际水平如何,心态上通常是孤芳自赏,清高自傲。她们往往看不惯团体里不正常的风气或人际关系,但又无力改变,于是退而求其次,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远离是非,眼不见为净。这样的人在团体里是多她一个不多,少她一个不少,属于她无所谓别人,别人也无所谓她的角色。
吃瓜群众
这类人属于背景路人甲、路人乙。对于团体里的任何矛盾的根源、事件的起因都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懵懂无知。但在任何团体里,吃瓜群众往往是人数最多、得罪不起的大多数。
老好人
这类人不同于吃瓜群众,因为她们多多少少和领导以及被排挤的对象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愿或不自愿地处在矛盾中心。但这些人处世态度明哲保身,从不表明立场,也极少表达自己的态度,两边谁都不得罪。然而,其结果往往是谁也不把她们当作真正的朋友。
我有幸在这个团体里混了好几年,多多少少把中国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学补了补课。不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的性格和情商,完全驾驭不了这样复杂的圈子,只能力争做一名合格的吃瓜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