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清军 | 优秀的父亲是孩子的摆渡人,糟糕的父亲是孩子一生的不幸
父亲不是开发商,也不只是赞助商。
有的父亲只是为孩子生命源起提供了精子,其他就什么都没有了;也有的父亲只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钱,再也没有然后了。
父亲究竟是何种角色?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有具体的定义,绝大多数时候父亲只是一种模糊的概念。现在的很多家庭,正在经历“丧偶式”婚姻,爸爸的角色严重缺失,而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有无,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同的意义。
我们看到优秀的父亲,经常会出现在孩子的家长会,总是出现在孩子的生活的点滴,并践行父亲角色的意义。
奥巴马曾作为全世界最忙的爸爸,却给了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即使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战中,也没有缺席过女儿的家长会。好的爸爸愿意给予孩子陪伴;
扎克伯格对孩子的照顾,更无微不至,从给孩子换尿布,到写给女儿的信,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女儿,长大后会很辛苦,童年只有一次,爸爸陪你成长;
特朗普的女儿演讲时,多次会提到这句话:“从小我就目睹了我父亲像个战士一样去战斗。一个普通的男人充其量在一个行业成功,而我的父亲在各个行业都有所建树。”父亲会给孩子成长的力量和信心。
还有一些角色缺失后遗憾的声音:
去年看了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出版唯一自传《鞋狗》,细读之后,除了看到一个男人在痛苦绝望坚持与希望中,从平地起到最后的大山之巅;也能看到他深深的忏悔和遗憾,没有在孩子成长中扮演好父亲的角色,成了他永远的痛。
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很多“子不教,父之过”的遗憾,每年都有,都不少。
父亲究竟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关于父亲角色重要性的研究有很多,对家庭教育有重要借鉴意义的研究结果如下:
1研究显示,如果父亲角色能具有支持性、带有关爱且投入的,能对孩子的认知、语言、社会发展及好的自尊发展,带来显著的功效;同时也对孩子的学业成就发展能有提升。
2牛津大学的研究指出,在童年与青春期有较好父女互动的女儿,在成年后会有比较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且获得父亲的赞赏能帮助发展出个体的独立与自信。
3研究表明,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养成懦弱,胆怯的性格。成长过程中,爸爸的陪伴尤为重要。
4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指出:“父亲在身体、气质和思维上的特点,很容易被孩子当作心中的偶像。孩子也总从父亲身上获得面对外部世界的信心。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好的不好的都影响巨大。”
5美国耶鲁大学一项持续12年的研究表明:成长过程中有爸爸积极参与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6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爸爸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智商高。
7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与爸爸亲近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的性格不容易偏激,情商也相对更多。与妈妈亲近、与爸爸疏远的男孩成年后普遍适应性差、性格内向、缺乏进取精神;而与爸爸疏远的女孩成年后,在与男性形成亲密关系上容易形成缺陷。
你是那种类型的父亲呢?或者在你幼年的时候,你爸爸是如何扮演父亲角色的呢?最近几年影视作品关于父亲形象的也很多。
大火的《摔跤吧!爸爸》,与其将它描述为一位父亲将女儿培养成摔跤冠军的故事,不如说是女孩如何在原生家庭里获得父亲的陪伴,摆脱命运的安排,走向独立成长的故事。
《当幸福来敲门》与其描述为一位父亲艰难养家为孩子树立榜样的故事,不如说是教会孩子面对生活的挫折和无奈,如何保持良好心态,坚定信念,坚持改变的故事。
《爸爸去哪儿》与其描述为名人亲子秀,不如说是给我们现实版爸爸对孩子方方面面影响的意义,爸爸去哪,孩子才能到哪。
然而……
萌娃都是别人家的娃,
奶爸也都是别人家的爸!
在生活中,很多家庭的育儿工作妈妈承担了大部分,爸爸很少参与,或者基本不参与,就像影子一样。这样的爸爸被形象地称为“影子爸爸”,甚至很多妈妈说,连影子都不是,是撒手人寰,可以基本忽略。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斯蒂芬·波尔特中将父亲分为了5类,我们不妨来看看,你或者你的爱人处于哪一类呢?
1缺席型
《爸爸,我想买你的时间,就1个小时》,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小孩子攒钱,只为了可以买爸爸一小时。可见平时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陪伴严重不足。爸爸看上去都有正当的理由去忙,却找不出正当的理由陪伴家人。
在课程中经常听到孩子说,我希望爸爸可以陪陪我,或者是我的爸爸他很忙,我也不知道爸爸是什么样子等等。这是缺席型的爸爸,缺席家庭,缺席子女教育。
2被动型
第二类,就是被动型的爸爸。一方面态度被动,一方面行为被动。在教育孩子上缺乏最基本的积极性。不到孩子出现问题,孩子妈妈或者学校老师找,基本不会关注孩子成长。
3民主型
爸爸和孩子关系良好,既可以是老师,又可以朋友。关系融洽,态度温和,方式得当。
4专制型
专制型的爸爸,采取的手段是你的听我的,在我没出手前你最好就老老实实的。爸爸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大多数家庭都是,孩子很害怕爸爸,或者很多家长觉得家里的有一个人可以治的了孩子,爸爸就首当其冲,扮演了这个可以治人的人,爸爸不苟言笑,冷酷严峻,独断专行。
5炸弹型:
还有一类是炸弹型,易怒易暴,对孩子的教育永远是骂骂咧咧,指指点点。
关于父亲角色,李孟潮老师在《父性》一书的新版推荐序中也曾写到:
父亲”这个身份认同一般来说,包括了四个成分: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胜利。
换言之,如果你想要做一个“父亲”,你应该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 能赚钱养活太太和孩子,并陪伴他们;(供养功能)
2 能保护太太和孩子免受天灾人祸的侵扰;(护佑功能)
3 能够设定家庭规则维持家庭结构;(规训功能)
4 传递给孩子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传道功能)
5 你一定要比其他男人强大有力,至少也要比妈妈强大有力,也就是说,你要是个男人你要很man。(胜利功能)
最后送给所有的父亲和即将成为父亲的男人们一首诗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纪伯伦
作者|罗清军,心理学科班出身,高级私人心理顾问,家庭教育指导师。每天五点三十分,陪伴每一个爱被爱的你,早起,晨跑,晨读,爱自己从此开始,学习、成长、改变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