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元春:完美人格的展现与女性之悲
一.
元春在《红楼梦》里着墨不多,却很重要。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对元春的描述是:“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做女史去了”、“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余者方从了春字。”
第六十二回探春历数贾府众人的生日,说“大年初一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
从这两段话中,我们知道,元春最初入宫是因为才德而去当女史,也即高级女官,被封妃则是后来的事。
根据考察,清朝选秀制度等级非常分明,后妃、女官、宫女三种人分别有不同的来源,而曹家和薛家同属内三旗(上三旗内务府包衣),这种家族的女儿参加选秀,是为了给皇家选拔女官(书中宝钗进京时说得很明白,宝钗选秀是因为皇家为公主郡主选拔伴读),到25岁时出宫婚嫁。元春被封妃属于意外之喜,绝非常例。
从女史被封为贤德妃,一方面说明元春才、德、貌三者俱属上佳,才能有如此意外之喜(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宝钗进宫绝不是为了封妃的野心,或者所谓“青云之志”,相反,进宫当女官是内三旗包衣出生的女儿的义务,如果有选择,她们也许不会愿意进宫)。另一方面,贾家降等袭爵的情况下,如今三四代过去,家道已然衰败,如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般(第二回冷子兴眼中所见所语),此时元春封妃,是贾府败落过程中的再一次繁华。这也是元春得以和开创家业的太祖太爷共享一个生日的寓意。
二.
下面以元春的代表花为突破点,对元春的命运和人格进行管窥。
元春的代表花毫无疑问是榴花。
榴花在古典文化中的意蕴丰富,根据台湾大学欧丽娟教授的研究,此书中榴花意蕴取自《旧唐书-文苑传》中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与功臣孙少安事,其故事梗概为:隋末李渊领兵,孙少安曾监其军,李渊举事时,少安从很远的地方来投奔,有功,封高官,然而有另一个曾监李渊军的人,先于少安来投奔,官比少安高,少安心有不忿。后李渊赐宴,命群臣作诗,少安诗中以榴花自喻,言榴花晚开,错过最佳机会。而不是取自齐梁时女儿成为皇妃后归省,父母献石榴以表多子多福之祝福。石榴多子,而元春无子,石榴与榴花不可混淆。
由此,榴花意象的意蕴为:开花太晚,错过最佳开花时机。
与元春的命运联系,元春一共错过过两次最佳时机:一是进宫当女史,如果顺利,则25岁出宫,在婚姻上错过最佳时机。二是在贾家的末世被封皇妃,带来回光返照般的瞬间繁华,之后便加速了无可挽回的没落。书中多次有太监去贾家索要钱财,而贾家维持自身尚且勉强,得罪太监的结果又是元春在宫中受太监毁谤,形成恶性循环。
元春在贾家降等袭爵情况下的末世被封妃,错过了贾家鼎盛时的时机,其结果只是短暂的锦上添花,进而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元春死于宫廷斗争,贾家被抄没,这是此刻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红楼梦》元春:完美人格的展现与女性之悲三.
元春举足轻重的地位还体现在她是大观园的真正主人。
大观园为元春归省而建,没有她,就不会有大观园这个少女的乐园。而且元春对大观园有命名权,“潇湘”、“衡芜”等皆出于元春,后来成为黛玉和宝钗在诗社的雅号,而一个人的名字、字号等都与人的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
宝玉得以住进大观园,也是元春的皇权提供便利。
元春在贾母膝下教养长大,人格品貌皆属上等,只是诗才不足,元春自己也并不诲言,但这不能掩盖她在其他方面的优秀。她出生世家大小姐,后入宫为女史、后妃,但她归省时看到大观园的富丽堂皇,连声感慨“太奢侈些”,富贵乡并没有使她失去本心流于奢靡,在这一点上,孟子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元春做到了其中最难的“富贵不能淫”,书中诸位金钗,在这一点上只有宝钗与元春相似。(“富贵不能淫”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张爱玲的《沉香屑 第一炉香》阐释得最精彩:葛薇龙本是贫苦姑娘,她的交际花姑母想培养她做接班人,姑母没有直说,而是让她浸淫在富贵里,当她习惯了这种富贵后,不答应她的姑母,她就要回到当初的贫苦,而她在艰难的挣扎中终于妥协。)
元春在省亲时说皇宫是“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不得见人”、失去大部分的行动自由是她们享受权利时必须付出的代价。元春这句话体现了在她的价值观中,亲情为最高幸福体现,在亲人团聚面前,富贵荣华皆可以放弃。元春无论是入宫当女史还是成为后妃,她都没有选择权,这是她“薄命”所在。
最后再谈元春在宝二奶奶人选上的选择。全书中,元春只在归省时见过宝钗黛玉一次,而在这一次中,黛玉的表现是想多做几首诗,在诗才上将众人压倒,得知只做一首时,便帮宝玉做了一首。这些元春都看在眼里,她没有苛责黛玉,反而很欣赏的任性与才情,这从元春赞赏黛玉的重影琪官可以看出来。元春自己生活在险恶的环境中,失去自由,不能任性,不能骄傲,但她欣赏并赞赏与她不同的人,这很难得。
但是虽然元春在感情上更喜爱黛玉,在宝二奶奶的人选上,她却要摒弃个人好恶,从家族利益出发,选择有管理才能、人品宽厚、涵养良好、身体健康的人,而宝钗比黛玉更符合这些特质。
才貌德俱全,不耽于富贵,看重亲情,对自己的不足有清醒的认识,眼光长远,心胸宽大,理智冷静……可以说,元春的这些品质,完全担得起“完美”这两个字,“三春争及初春景”,即使是最优秀的探春,做到法理高于情的探春,假使不远嫁也许能控制贾府被抄时的乱局的探春,也达不到元春的高度。
而这样一个美好的女性,却不能拥有自由与温情,在封妃之喜背后,埋葬的是她对亲情的渴望,“二十年来辨是非”,她的生活何尝轻松过?《红楼梦》中“千红同哭”、“万艳同悲”的描写,总是令人唏嘘不已。
无戒90天挑战营第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