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的“自我突破”思维学习笔记
看清你心中的恐惧
你的改变目标----提高时间利用率,提高专注的时间
你正在做的跟改变相反的行为----晚睡,导致晚起,每天可用时间比较少,精神状况还不算太好
玩手机。
这些相反行为背后的好处----因为白天的效率低下,晚睡不忍心睡觉,好像一睡了一天就真的结束了,抓紧在最后一点时间里做的什么。
让这些好处成立的重大假设----我可以用晚睡一小会来搬回一天的懈怠,低效率,浪费时间。而这是不可能的。
限制你做成改变的重大假设是什么?
看手机可以得到一些讯息。我不看微信不看手机将错过很多重要信息,我需要那些信息,让我感觉我离大家很近。
如果打破这种假设,我可以设计的测验。
我可以一天固定几个时间点去看手机,可以一天不看手机,看看没有那些信息我的生活是否一样。当我需要某些知识点需要上网直接用浏览器而不是习惯性的看微信。
什么是真正的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的本质是熟悉的应对方式带来的控制感,正是对控制感的渴求,让我们难以改变
两个问题:
1、有什么是你一直误以为是“心理舒适区”的事情或环境?
2、有没有你没有发现的“心理舒适区”,一直在阻碍你做成改变呢?
我一直误以为的“心理舒适区”是工作和我的工作环境。
而我没有发现的心理舒适区是“学习”,曾经上学的时候因为学习就可以不做家务,可以不关注周围发生的事情,到现在也常常借“学习”来给自己希望,让自己逃避真实而琐碎的生活。
其实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应该是学习一切所需要用到的未知。发现自己收拾东西常常是浮于表面,没有从根本上来规划。当真正的开始打理生活、整理物品发现这也是一项技能,会让生活更舒适。
如果你在舒适区,就掌控可以掌控的。做到极致。
控制二分法:
1、遇到一件事的时候,先想想这件事是不是你能控制的。
2、如果不是完全能够控制的,就想想自己能够控制的部分,把这部分找出来,并做成计划。
哪怕没法决定很多是,但仍有很多事可做,这样做的好处。
把注意力集中到现在要做的是事情上,沉下心来。
控制我们能够控制的事情,是专注和精进,而不是妄想控制我们控制不了的事情,是为变化留下空间。这也是有弹性的思维特征。
一件焦虑或者为难的事情,什么是能控制的,什么是不能控制的,选一件去做。
不可控的是有了孩子时间很不受控,喂奶、陪玩、一宿醒好几次次,白天的精力、体力都不算太好。
可控的是我每天依然可以空出很多零散时间,如果利用好,加在一起也有很多时间。我需要做的是尽快的转换状态,快速进入想要的感觉,运动或是读书或是做家务,有限时间里专注,最好达到心流状态。
正念思维
先去想我愿不愿意做这件事,以及现在能不能做。
三个原则:
1、用描述性语言,而不是评价性语言。
2、问具体问题,而不是抽象问题。
3、关注现在能做到,而不是关注结果。
找一件你明知道很重要,却一直拖延不想做,或正在做,却很难完成的。
我现在能做什么?
我愿意做吗?
这个可以用在很多纠结矛盾的地方的思考。
创造性思维:行动张力从哪里来?
创造东西就像生孩子,不需要强迫自己努力,只需要爱这个孩子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创造也需要认清现实,加工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我有没有过用问题鞭策自己努力的经历?结果
如果重来一次,怎么鞭策。
人最后一生会是一个故事。人生故事是人格最核心的层次。
有挽救式故事,有污染式故事。
我曾经有一些污染故事,最大的两次是高中和2014年时期。从今天起,我要增加挽救型的故事。即使有逆境也为自己编织好的故事,通过人生故事为自己找希望。
以十年后自己的身份,写给自己一份信。告诉自己,那时候已经做成了哪些事?那时候会怎么看到现在的犹豫和担心?在不同的可能的自我自己,选择了哪一个可能的自我成为现实?你现在的愿望实现了吗?是怎么实现的?给现在的自己一些建议。
十年后自己38岁,…………………………
给自己的建议啊,什么时间干什么事。专注吧。
英雄之旅:听到召唤、投入召唤、跨越门槛、寻找守护者、面对和转化恶魔、发展内在的自我、蜕变、最后带着礼物回家。
小步子原理:走出改变的第一步
不要妄想控制自己无法控制的未来,从脚下可行的一步去开始自我的发展。
我能迈开的第一步是什么呢?
那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