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与森林——也谈数学的结构化学习——听王永春教授讲座有感

2019-10-09  本文已影响0人  张松利

俗话说:“学理如筑塔”,这里最主要体现的就是数学学习要具有结构化。

“所谓结构化,是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

王教授用非常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结构化的学习,例如:学习除法相当于认识一棵杨树,学习分数相当于认识一棵柳树,学习比相当于认识一棵梧桐树。学完这三个知识点,学生应该能看到的是一片森林,那么这就是结构化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结构化的学习?

1.讲透知识点

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单个知识点也许并不能影响知识大厦的建构,但对知识点的理解影响学生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点的应用拓展。

所以,如果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学生对由此知识点所引发的其他知识,包括由此迁移类比得到的新知识都会存在困难。

2.沟通联系

在教学实践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往往就是因为缺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比如:在学完分数、除法、和比这三个知识点之后,要引领学生沟通这三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结构化的学习。

3.应用拓展

应用拓展也是结构化学习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同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能帮助学生架构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桥梁。

比如:在解决问题中通过互换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或者改变题目中的某个条件,用“举一反三”和“举三反一”来实现某类型问题的结构化学习。

总之,在数学学习中,要引领学通过知识的“点”、“线”、“面”来架构知识的“体”。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