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上
从昨天下午六点五十六分上车,至今天中午十四点五十五分下车,历时十九时五十九分钟的颠簸终于到了终点站上海站。我们到的时候女儿女婿早已等在了西南出站口,可惜我们两跟着人流从东南出站口走了出来时,才知道他们是在西南出口,接下来的双向奔赴,女儿和那人显得很是激动,两个人一直在电话联系,且脚步匆匆,我在后面紧赶慢赶还是被那人甩了二十米以上,隔着人流我看到女儿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在朝着她爸跑去,竟有了一丝莫名的感动。
每次离开或者到达两个孩子都要亲自接送我们,于我是不同意这样做的,感觉有点劳命伤财的,孩子们却完全不同意我的说法,他们说这是对我们最起码的尊重。在这件事始终是我说服不了孩子,孩子也说服不了我,就算是代沟吧!一直存在,但也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相处,因为在我看来按照各自的心意大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最好的自己也没什么不好。
也许是年岁大了,我其实很不喜欢出门时被人接送,受不了离别的不舍,也不想为了相聚浪费时间。于我完全不同的是,女儿却喜欢出门时我能亲自送她,回来时我能亲自接她。我将这一切归结为女儿到底是年轻,喜欢被人重视的感觉,而我是因为老了,相比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我其实更喜欢一种自己舒服的感觉。
很多时候每个人都是在互相迁就中相互依存的吧!故此,孩子长大了,我已经很少过分坚持自己的观点了。
听从孩子的安排,她们愿意接送就接送,就算是客随主便吧!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认为我和那人都算是很随和的人。
这次出行也是既疫情放开后的第一次远行,一到车站广场就发现出行的人是明显的多。我们到车站时,还有一个多小时才发车,我提议现在广场上坐一会再进站。我们坐在广场的休闲长凳上时,看到广场上人来人往,甚是热闹。与过去的三年全然不同,是我提早预料到的,但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候车室也是人满为患,熙熙攘攘,有坐着的,也有站着的,几乎丝毫没有空余之地。尤其是小孩子被大人带着出行的也很多,那人奇怪的对我说:这不年不节的,怎么这么多小孩,难道他们不用上学吗?我打趣说:这在家乡憋了三年,家长等不到孩子放假了,必须出来放放风了。
要说这个时间有这么多学龄期的孩子不用上学,我还真不知道为什么,但一路上确实碰到了很多学龄期的孩子跟在大人身后坐车。他们在车上推来搡去的玩得不亦乐乎,确实比我平常在工作中看到的孩子要快乐得多,只是这样的放纵真的好吗?我不得而知。
尤其奇葩的是火车在蚌埠车站时,距离到达上海不到三个小时时,上来的一对母子,更加让我感到好奇。母亲三十来岁,儿子十多岁的样子,他们上车时,母亲一个人背了个背包,拎了个超大的箱子,儿子在后面摆着两手跟着,上车后母亲一手放下箱子,一手放下背包,来不及摆正箱子,就蹲下身子给儿子解鞋带脱鞋子,然后两手几乎是连抱带推的把儿子推上了中间的床铺后,招呼着儿子躺下来后,自己才一屁股坐在过道的凳子上大口地喘气。她的箱子一直放在过道的中间,她从头至尾再么动一下,任凭过来过去的人绕来绕去,她就是没管。我奇怪她对儿子的耐心和她随手放东西的反差怎么那么大,但事实上她对儿子的细心真的让我有点望尘莫及,她在凳子上大口喘了一会气后,就赶快拿起杯子接了一杯开水给儿子放在床上,我看到她将开水杯放在儿子腿跟前时,我想提醒来着,但又怕人家怪我多管闲事,只好作罢,结果不出意外,她儿子一脚就把水杯骑翻在床,水顺着床的缝隙往下淌时,那人被烫着跳了起来。而他们母子也只是说着我没看到,没关系之类的互相客气话,根本没搭理被烫着跳起来的那人,好在那人穿了牛仔裤,烫伤倒不至于,但是床铺却湿了一大片,躺是不可能的了,唯有坐在旁边。
上铺的母子除了让我感到没教养外,还有一个很奇怪的感觉,起先看到那个男孩子被母亲呵护的太好,我以为他是不是有什么病,后来才发现他很健康。还有就是那个男孩子从一上车就一直在扣手机,对周围的事似乎根本没兴趣,让人感觉就像个机器。再一个我也想不明白这么大的孩子怎么不去上学,还有时间跟着母亲出来闲逛。另外这对母子另我奇怪的还有一个他们大白天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买个卧铺,看到他们一起躺在一个中铺扣手机,我都替他们不舒服。在我看来那样躺着扣,还不如坐着扣手机舒服呢?
这一路上的颠簸,因为遇到了这对奇葩母子,让我也反思了很多。我是个不喜欢和人搭讪的人,所以常常觉得自己在记录所见所闻时,看不惯的很多。我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也许是真的老了,一方面也许是我不理解的他人的生活太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