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阅读||我的阅读模式
因为转科的关系,我必须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读专业类的书。也因如此,对高人读书的奥秘也更为感兴趣。
从樊登读书APP上了解到了一些读书很厉害的老师,比如李筱懿,樊登老师等。他们读书快,吸收能力强,学以致用,不仅自己读,还大量教人读;他们会把书读出味道来,读出一种乐趣来,以书为友。他们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从樊登老师主讲的《高效阅读必修课》了解到,如何读懂一本书的步骤:
一、理解力的池子。
二、读的懂,记得牢:摆正读书心态。
三、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四、概念的界定与问题的描述。
五、意外解释、递进转折与心灵冲击。
我的读书速度,相对比较快。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性格所致,大量浏览比较容易懂的书已成习惯。我宁肯快速阅读三遍而不愿意慢吞一遍。其实我知道,我暂时没有必要大量涉猎所有好书,反而需要精读一些书。 第二,我喜欢成体系的知识,不喜欢将成堆的所有信息全揽囊中。哪怕框架式地阅读法。从这点上讲,也不完全是“走马观花”,在教学上的教学目标就得“有所取舍” 。
然而,因为职业的特殊关系。我现在读的书只能集中在专业的教学领域。专业知识要读懂、读透彻,读明白,仅仅读过没意义。必须静下心来批注式地啃读。
为了让阅读更高效,我自己也用了三种方法。
01、我的独癖——环境
内心安静不下来,不读书。
我越来越发现,内心安静不下来,即使强迫自己,也于事无补。在情绪不宁时,经常思绪会一泄万里,因此我会先调整状态。
目前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听着音乐,清扫房间。可以放松,可以感觉到环境的干净,对我用处最大的是聚神。让本来想很多的我,先清净下来。
我可能会在想某如何解决某件事,我可能会被自己搅和地烦躁不安。而清扫时,可以去尘埃,去焦虑,去烦躁。
心境平静时,我才开始读书。
02、我的安乐窝——阳台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阳台。有花有草,有桌有凳,有地垫有抱枕。读书读困了,起身,放眼过去,一望无际的辽阔。最喜欢的读书时间为下午4点到6点。
早上不读书,备课写教案。下午4点后,日落西山,还剩一点残阳,所以我喜欢这个点读书,6点后要去饭,所以只读1个小时或2个小时。兴致高时,多读;兴致低时,少读。不过也只能读2小时,因为再晚些,外面天渐渐黑,也就没啥什么读书的意义了。
每个人读书习惯不同,我比较喜欢偏安静、舒适点的环境。因为这个季节屋外刚好不冷不热,微风吹,在屋外读书不压抑,微风还偶有撩拨心弦。
03、除此之外的偏好
我每天读书时间定在了下午4点到6点间。之所以这个点读书,主要是因为我每天早上得执行我的假期超越计划,中午做饭吃饭之后,就没多少精力了,反而到了下午4点到6点,是我比较能读书的时间。
平常我喜欢睡前读书。 这个习惯主要是工作时养起来的,因为一旦正式开学,就得跟拼命三郎似的开始运转,白天上班,晚上备课改作业,睡前必然要看正能量的鸡汤,来平缓一下情绪。
不同的是假期,我可以放心地、安心地、舒心地实行我晚上时间的使用权——追剧。对于追剧,我也不是没有选择地追。而是选择我认为有价值地去追!
时间这个因素其实还挺重要的,要找到自己,最适合的生活方式,最好。
我的闲暇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