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学古今诗话随笔

又一堂“聊天课”(作文辅导课记实)

2019-05-26  本文已影响8人  千年一梦OK

2012年12月中旬,马来西亚、新加坡组织的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冬令营,有40多名成员安排在玉田中学学习一周时间,包括中小学和大学在学学生。他们来校的那天恰逢学校新教学楼竣工举行剪裁庆祝活动,安排了隆重而精彩的文艺节目。

当时,我写了一首藏头诗一首以示庆祝:

五绝  祝玉田中学教学楼落成

祝庆辉煌日,

福星照碧空。

玉馨名自远,

田沃异花红。

庆祝活动第二天上午第二节课,我安顿好来校交流的6位海外华裔青少年坐好后,面含微笑,信步走到黑板右边的桌子上,捧起了那美丽的花束,回到讲台前,闻了闻,做陶醉状,然后告诉学生:“同学们,老师昨晚梦见这束花了,在梦里,我还闻到了浓浓的花香呢……”学生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我接着说“我喜欢这束花,不仅她美,更重要的是代表了全班同学的心意……”刚来插班上课的海外朋友面露疑惑。“花是美的化身,诗诗的精魂,我曾有一个愿望,若干年后,我要写作100篇咏花的诗词或散文......单说这束花,她非常美,不过她的美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美”字后继续说:“请大家观察五分钟后,分别请海内外的同学们来说,看谁说得好。”

在学生看花的时间里,我也细细地观赏着这束美丽的花:花束正中赫然昂首着两朵蓬勃的两朵百合,冰肌玉质的花瓣百里透着红晕,黄色的花蕊,略带羞涩的笑意躲在喇叭形的花朵中。我喜欢百合花的典雅大方,皎洁无疵,艳而不妖。百合的四周由八朵红色鲜艳的康乃馨圈成,康乃馨艳丽而不夸张,给人沉稳、宁静、高贵之感。百合之花香清纯淡雅,而康乃馨之花香则芬芳浓郁,两种香气融合,却是一种难以言喻之奇妙香味,足以醉人......康乃馨与百合之间,用娇小活泼的满天星点缀,连成一个和谐的整体,部分满天星稍高,稀疏地掩映着康乃馨,更显出迷幻的意味。我也略知一些花语,百合之花语应该是:顺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贵;康乃馨的花语应该是热情、真情、爱、美丽、尊敬。我不知道为我选花的同学,是否懂得这些花语,但我非常感激同学们的美好的意愿与真诚的祝福。花束的外装也别具一格......

五分钟已到,开始发言,我问:“谁先发言?”大家异口同声:“先发!”我同意:“按他的名字就该先说,‘先发’可理解为先发制人,也可以理解为最先发言,而且今天说的是‘鲜花’,与‘先发’还是谐音呢。”同学们一阵哄笑......

双方同学,毫不相让,分别对这束花的美进行充分描述,或者由外到里,由下而上,由整体到部分;或者由花型到化色到花香,从外形美到内在美,有的还运用了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进行生动的描绘。对于这束花的美,我略作小结:“你看那花之色红白相间,花之颜,妩媚动人;花之香,清新怡人;花之型,千姿百态;花之韵,清雅飘逸……”

描述完了花之美,我就说:“这束花是怎么来的呢?先请海外的同学猜猜看。”海外的同学只知道是送老师的,却怎么也不知道这束花的来龙去脉,然后我请原班同学告诉他们……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昨天活动的第三阶段——文艺演出中,第一个节目便是“校歌大合唱”,而我作为校歌的词作者,要在大合唱之前上台朗诵歌词。同学们知道后很兴奋,头一天就商量要给我献花,而当同学们满怀喜悦地把花带到现场时,一位不知名的老师却告诉他们不能上台献花,他们只好心情郁闷地把花放在了班上......

当同学们说完花束的来历之后,我提醒学生不能忽略掉“送花的背景”。于是学生又回顾了昨天上午的整个活动过程:一是学校的教学综合楼落成典礼;二是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冬令营开营仪式;三是文艺演出。

在学生讲述“落成典礼”这部分内容时,我重点补充了我们玉田中学作为“闽东第一侨校”的创办历史:玉田中学由陈赞汤先生创办于1947年,陈赞汤先生经过多方筹集资金,尤其是老一辈马来西亚侨胞慷慨解囊捐助,当年于原古田旧县城,建起了古田第一所高级中学——“古田玉高”。后来由于解放初期与海外失去联系,同时,1958年为支援国家建设东南地区最大水电站——古田溪水电站,旧校址被淹没于翠屏湖中,“古田玉高”并入了当时的县立中学。1978年改革开放,人民政府落实侨务政策,古田海外乡贤纷纷表示愿意为家乡的教育事业继续做贡献。1980年11月县委县政府批准重建玉田中学,成立了由归国华侨老教育家陈立鹗先生和郑文仁先生为正副董事长的董事会,着手筹建工作,他们极力奔走,争取海外资金复办玉田高级中学。通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先后兴建了教学楼、赞汤图书楼、高信双大楼(办公楼)、郑其滔陈次莲大礼堂(设室内篮球场)、学生宿舍楼等办学场所和设施,校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可以说,玉田中学是海外爱国侨胞,用自己的心血凝聚起来的,每一块砖,每一石头,校园里的一座座建筑物,无不是他们靠辛勤劳作,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来捐献的,校园里的一块块纪念碑,都包含着他们振兴家乡教育的美好愿望,记录着他们的拳拳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就是我们现在就读的这座教学楼他们又捐助了170多万元。

而当学生对“开营仪式”的描述中,我又补充了学校十几年来与海外青少年的相互交流情况:学校2001年以来,与马来西亚砂罗越古田公会联谊,与黄乃裳华文中学结为姐妹学校,每年互派师生进行教育文化交流活动,从2008年起,我们加大了交流规模和范围,选派优秀老师领队(那年就是我领队),学生也由原来的2人增加到10人以上,交流内容也从文化教育延伸到了艺术领域。我们的交流活动受到了马来西亚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我们师生的精神风貌和突出表现,给海外华侨和交流的学校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近年来,我校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回古田“寻根”的冬令营、夏令营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华裔青少年,他们来我校插班学习(这次又有26个包括我们来班上的6个同学),我们的教师还专门为他们开讲座,内容包括古田历史、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汉语、民族乐器、剪纸艺术等等,深受他们的喜爱。我们的学生与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联合演出、篮球友谊赛、户外登山、参观西山书画院……与他们加强了沟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09年我校被授予首批的“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侨校文化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成为古田教育对外交流的窗口,在东南亚国家深有影响。

至于文艺节目,每个都很精彩,同学们都印象深刻。于是,我启发:“上述活动不是都与‘送花’有直接的关系,但我们能否由‘花之美’联想到其他方面的美呢”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由第一个活动——落成典礼联想到“海外乡贤爱国爱乡的感情之美,关心发展家乡教育,捐资助学,无私奉献的品格之美”;由第二个活动——开营仪式联想到中外教育、文化、艺术交流的丰富内涵及其深远意义,联想到了不同国籍但同属炎黄子孙的年青一代相互学习交流结下的深厚友谊,联想到亲情、友情犹如美丽的花朵永开不败;由第三个活动——文艺演出联想到生机勃发的青春之美,联想到丰富多彩的艺术之美;由学生向老师献花联想到......

然后,我要求以“班里那束美丽的花”为题目或以“美”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因为,前一天庆祝活动,学生未能上台给我送花,情绪受到影响。活动结束后,学生告诉我:“送你的花放在班里”。又碰到两位同学,问我:“下午有没有到班上?”当我说“没有”时,她们有点沮丧。我晚上来到了班上,明显地感觉到气氛有点压抑,而当我说这束花放在班上让大家共同欣赏时,并没有人赞同,他们说:“老师你还是带走吧,这是我们的心意。”下自习后,我并没有带走这束花,就是想要在这束花上做点文章,于是就设计了这节“聊天课”。上完课,我就把这束花留在了班上,学生每天为它洒水,保存了好长时间。

        写于2012年12月15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