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呼兰河传》

2017-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Winky绮痕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那么悲凉。

                                                                                                                                              ——题记

  茅盾先生评价《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书的开篇便把我们带到了充满灰色色彩的小城呼兰河——那里是灰色的天,灰色的画面和灰色的人生。那里的居民,活着为了活着,死去为了死去。与此不同的是,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天真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

  我想萧红写这本书是内心并不是平静的,但她所有的描述却都是平静的。全书萦绕着一种淡淡的哀伤,细腻清新的文字从萧红的笔下缓缓流出,汇聚成一个小城的画面,平铺直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书中有许多人物,其中不少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伯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着,害怕死后没有人为他送行;冯歪嘴好不容易成了家,而媳妇却早早的离去,剩下他一个人苦苦拉扯两个孩子。还有胡家的小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12岁,本该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的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可她的婆婆鸡鸭、猪、狗猫不舍得打,唯独打小团圆媳妇一点毛病没有,团圆媳妇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残酷的折磨之后,没多久就匆匆离开了人世。而在她的婆婆和丈夫看来,这只是一个买卖——只不过是一桩赔本买卖而已。女性的凄苦在作者的笔下描绘的令人心碎,在那个愚昧的年代,有多少女性生活在压迫下,却从没有人去同情她们,去切身想过她们人生的悲凉。

 《呼兰河传》——这本书细嚼起来,人世间的心酸苦涩,浸在其中。倘若书中还有一些活泼幽默的情节,那必然是“我”与祖父的相处了。在后院那座大花园里,“我”与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书中写道:“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这些欢乐调皮的画面在萧红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好像发生在我们面前般真实,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在面前跑过,她大声地回头喊:“爷爷,快跟上。”

  从前有多欢乐过后就有多惆怅,祖父去世后,“从前那后花园,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物是人非,人去楼空。“我”又一次来到院子里,已经不见祖父的身影,那时调皮的“我”和慈祥的祖父去哪里了呢?那曾经快乐的画面去哪里了呢?“我”只看到了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那么悲凉?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哭了,我看到了在院子里孤独踱步的“我”,我看到了萧红生活的坎坷流离,我看到了失去所爱的人深入骨髓的疼痛。

  书里说:“大人总喜欢在孩子的身上触到时间。” 在孩童眼里的未知的世界,却透露出刻骨的哀伤。书里的风景也有着一股忧郁的美,记忆中那无人过问的往事已积满了灰尘,尽管充满了苦涩,但也充满了温暖。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小城穿越了时间,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称——故乡。当时疾病缠身,身陷香港的她,把对故乡的思念和往事的回忆,用孩子的口吻写出,尽管有着悲伤,也有着美好。

  相比起漂泊的青年时期,萧红是否会更怀念天真的童年时期呢?我相信是的,否则她也不会用一个孩子的口吻去触碰被岁月洪流冲刷到远处的童年时光。最后身死异乡的萧红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否会渴望回到故乡呢?我相信是的,萧红躺在冰冷的病床上的时候,在完成这本《呼兰河传》的时候,在离别人世的时候,她一定看到了那天的星光,那屋的月亮以及埋藏在内心深处遥远的故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