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譬如为山”
9.19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和注疏见文中)
很开心,学到了这样一句论语。
这就是在告诉我,
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不能因为差最后一筐土而轻易停止;另一方面,要勇于从第一筐土开始。
整个儿就是有始有终来成就大事啊。
不过我的生活中只有小事。
门前一堆干树枝树叶的垃圾,迎接了风带来的各种袋子,也会有人顺手的撒上一把瓜子皮,烂菜叶。
眼看着垃圾堆一点一点发展壮大,我发现得做点啥了。
然后从一天收一筐开始一点点清理,我深信我会收拾完的。
收拾的过程中就是这句论语带给我能量和希望。
后来,第一次看到《论语注疏》关于这句话的解释,我懵了。
这不是跟自己原来看的翻译完全不搭边吗?这怎么是讲劝人进于道德呢?和道德沾边吗?
上周我跑线上交流会问书缘老师,书缘老师回复说不冲突,这里边有一个递进的关系。
哦?是吗?我还是没有转过弯来。
交流会之后,回看录制。猛然间醍醐灌顶。———递进关系。
先看译文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字面理解,如果堆山,要一筐一筐,直到最后一筐,如果剩下最后一筐没堆上去,山没有堆成,那是自己停止的,是自己的损失,是功亏一篑。
反过来,原本有一个大坑,要填土把坑填满,那这个坑再大,只要开始往里边倒进第一筐土,也是最后成功的开始,只要自己下定了决心,笃定的持续干下去就是了。
再看这一句论语的注疏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包曰:“篑,土笼也。此劝人进于道德。为山者,其功虽已多,未成一笼而中道止者,我不以其前功多而善之,见其志不遂,故不与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马曰:“平地者将进加功,虽始覆一篑,我不以其功少而薄之,据其欲进而与之。”)
疏
“子曰”至“往也”。正义曰:此章孔子劝人进于道德也。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者,篑,土笼也。言人之学道,垂成而止,前功虽多,吾不与也。譬如为山者,其功虽已多,未成一笼,而中道止者,我不以其前功多而善之,见其志不遂,故吾止而不与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者,言人进德修业,功虽未多,而强学不息,则吾与之也。譬如平地者,将进加功,虽始覆一篑,我不以其功少而薄之,据其欲进,故吾则往而与之也。】
(我的查阅
不以其前功多而善之中“善”,赞许的意思。
见其志不遂中的“遂”,成功。
志,意向
故不与也中的“与”,赞许。)
递进关系?怎样递进呢?不以前功多而善之。
我不仅仅把个垃圾堆收拾干净,而且不去夸赞自己的功劳。如果自己差最后一筐停止,他人最后接力,自己也是不去抢功。
从有恒的层面递进到有德的层面。
继续发挥一下我现在对于这句论语的感悟。
咱们填坑和堆山加一起。
我们面对一个大坑,不仅仅填坑,还要在填满之后堆山。
从哪儿开始呢?从填进去第一筐土开始,这就是在朝着自己堆成山的目标前进了。
这个时候,虽然自己的“功劳”“战绩”很少很小,但是我不自贬不自卑。
哪怕看着别人是直接在平地上开始堆土成山,我也是回过头来,默默自觉自愿的继续填土。
说到这儿,牵强附会另一句论语,
【9.27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译文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袍子,与穿着狐貉裘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羞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不好呢?'子路听了,从此常常念着这句话。孔子又说:“仅仅做到这个样子,又怎么算得上好呢?”】
我们不嫉妒不贪求,这也正是书缘老师上周讲到的自觉屏蔽吧。
只是“仅仅做到这个样子,又怎么算得上好呢?
自觉屏蔽掉不好,也要努力向着更好。
想学论语,哪怕一点底子都没有,我们完全可以从零开始。
哪怕一个星期我也只是能把这么一句读顺溜了,那也是进步,也是自己的功劳,也是值得庆祝的。“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而如果,因为难因为慢,我们不开始,那不仅仅一周之后,那是一个月一年十年以后,也是看得见的结果。
更形象一些,咱们在把时间放缓,一年学一句,十年还十句咧。所以重点是看你想不想,有多想。
自愿自觉的开始,看那已然学了论语的他人,我们自觉屏蔽气馁,自觉屏蔽攀比,自觉去学,自觉去用,自觉走我们的路好了。
回到填坑堆山。
换个角色,我们站在平地堆土成山,已然要堆山成功,回看自己走过的路,也并不是去居功自傲,蔑视还没有填满坑的他人,自觉屏蔽骄傲,以温柔的眼神去鼓励去影响。
同时注意自己堆的每一筐土,是不是堆积到位,是不是堆积稳重坚固。如果有所偏移,及早发现,及时修正,以免最后一筐土无处安放,甚至于因前期不稳,最后一筐土的重量也足以导致整个山体的崩塌。功亏一篑。
更是不会抱着曾经的辉煌炫耀不已。“止,吾止也。”
只这最后一筐土的时间,怕是要拖到盖棺时刻。甚至于更加遥远的未来。
这也正是书缘老师说的要一辈子学论语了。
经过这样一次线上分享,经过这样一次的整理,现在是觉着《论语注疏》就是我前进一步的工具了,只是我还拿不动,搞不清楚。
可是,那又怎样,吾往好了。
书缘老师分享,“学习是很难的事情,因为难所以奢侈。”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看,学习是很难的事情,难,我们可以有方法,讲策略,我们有好学,有自觉接受,自觉屏蔽,自觉使用,自我教化,我们一路向难,用好学来长期持有学这件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