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甜

2019-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泉石上流的简书

文|夏海芹

昨天的文章删了。

他说,写的像日记,自己看还行。

旁人看,会引发误解。

因为实在喜欢这个题目,

今天,就再写一篇“同题作文”。

微甜

“小苦而微甜”,这话不是我说的,是鲁迅先生说的。

据说,先生说过两次。

一次是生病的时候。

先生在《新秋杂识(三)》一文写道“记得幼小时,有父母爱护着我的时候,最有趣的是生点小毛病,大病却生不得,既痛苦,又危险的。生了小病,懒懒的躺在床上,有些悲凉,又有些娇气,小苦而微甜,实在好像秋的诗境。”

生个小病,体验一点病痛之苦,却也感受一下呵护之甜,在“小苦”中品出“微甜”来,且在其中觉出“秋的诗境”。这样的先生,让人忍俊不禁,真是有趣之人。

另一次是喝茶的时候。

鲁迅先生说:“什么是好茶?小苦微甜即好茶。”不能大苦,也不可大甜,先是小苦,而后微甜,最后苦中有甜,亦苦亦甜。传统中庸之道,蕴含口舌之间,其中妙处,我是道不出的。

我非茶道中人。但观“茶”字,人立草木间,即处自然中,吸纳天地精华。历来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之说,故品茶亦是品人生吧。

“小苦微甜”,是病中之悟,是饮茶之思,也是人生之境。有时我们看别人的生活,总觉太苦,其实人家大多“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是不愿意去做,不是不能做。

“有能力做,却不去做”和“愿意做,却没有能力去做”是迥异的人生态度。前者是主动放弃,后者是实力不力。

还让鲁迅先生现身说法。

孙伏园曾受周老太太之托,劝鲁迅换一条新棉裤。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人家问:“你是怎么写文字的?”

我很不好意思。因为我没有书桌。最初写的时候,是以床为桌、以地为席的。不完全是席地而坐,大多有小坐垫。入定的状态,是纯粹的快乐,与外界无关。

稍微辛劳一点,稍微磕绊一点,稍微不舒适一点,“小苦”中往往透着“甜”。

暑假,读到一本诗集,名字叫《微甜》。里面《微甜》一诗是这样写的:

微甜

我们的企望到微甜为止

微甜,足够我们一生幸福

玉米秸秆——微甜

红薯——微甜

南瓜——微甜

西红柿——甜中还带着酸

如果抓一把麦粒细细咀嚼

也是微甜的

感觉神经触到微甜

就迅速传给大脑

让我们兴奋地难以控制

有此延伸,一家人

平安就是微甜

吉祥也是微甜

我们谁也不敢奢望甜或更甜

很喜欢这首诗。生活,“微甜”就好,不去奢望“甜”或者“更甜”。

甜的多了,甜的久了,就出来“酸”的味道了。

还是“微甜”吧!足够一生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