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人生的意义
看到电影的宣传语:“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所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下意识的反应,难道这是一部可以预知未来的时代青春文艺片?
我是个唯物主义者,却深陷“人命天定”的唯心论中无法自拔,甚至为此去经历,探索,求证,并且不遗余力的巧言善辩,强行联系,把一切人生旅途中的所有遭遇都归结于“命”。
我妈也常说命中注定我就有这一劫;我也认为命中注定我辛苦半生,至今碌碌无为;
我多么想拥有一项超能力——预知未来。能够提前了解我将来所要面对的人生,或许我不至于像现在这么苦寻人生的意义。
也许里面有我要的答案,便一个人去看了这部电影。
我不能看到我自己将来面对的人生,但至少可以通过别人的人生去寻找其中的意义。
影片讲述了4个不同年代下6个人的故事,我选择其中最触动我的两个故事聊一聊“人生的意义”。
1923年 主角:吴岭澜(陈楚生饰演)
这个片段中,身为清华学子的吴岭澜和校长梅贻琦关于求学的意义的一段对话最为点睛:
校长:“你的物理学是不列,而英文学和国文学都是满分,如此天资,当初为什么不念文科,而偏要念实科呢?”
吴:“因为最好的学生都读实科。”
校长:“你求学的目的是什么啊?”
吴:“我只知道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在这个年纪,学习,读书都是对的,我何用管我做什么,我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校长:“但是,你还忽略了一件事——真实。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吴:“什么是真实?”
校长:“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我们从这段讨论“求学的意义”的问题升华到讨论“人生的意义”。
我无数次的思考一些问题:
我为什么活着?为了什么活着?每天重复着吃饭睡觉工作这样的行为有什么意义?
我也跟要好的朋友表述过我的这些疑问,得到了一致的回答:是你想太多。
可是接踵而来的又是另外的问题:为什么我会想这么多呢?为什么我会去思考这些问题?
我越是想探知,就越是对生活失去了激情和兴趣,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如同行尸走肉般机械的重复着生活中的基本行为,有一天突然灵光一闪:其实人生没有任何意义。思考这些问题实在太愚蠢,这使我感到羞耻,于是我又像个抑郁症患者,想到了结束生命。
可是啊,人是个群居动物,关键时刻总会有群体拉你一把。我终结生命未遂的同时喝下了来自各种厨子熬的鸡汤和来自与我生命有关联的亲人的问候,我“清醒过来”,也许我人生的意义可以是为了他人而活。
从此像打了鸡血,每天将自己置身于忙碌中,去做我这个年龄该做的事,看书学习,补充精神食粮,工作赚钱,约会恋爱,考虑结婚生子,学着做菜做饭,晚上沾枕头就睡,我不再去思考那些“没有意义”的问题,生活似乎变得越来越充实,也越来越明朗化。
可是,这种强行伪装的生活态度,就很容易在空闲下来的那一瞬间土崩瓦解,犹如从天堂到地狱。
因为不够真实。
这种忙碌的假象带来的麻木踏实感并不会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到愉悦和平和。
多年以后,吴岭澜成为清华的教授,在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回忆起那次演讲带给他的感触:
他说:“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接下来的人生该怎样度过。偶然去图书馆,正遇上泰戈尔访问清华时的演讲,当时陪在泰戈尔身边的那群人,是最卓越的一群人,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希望你们在未来不要放弃对生命的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他有这番感悟,一如当年他遵循了对自己的真实,没有盲目的跟从整个社会“在该干什么的年龄就干什么和大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要求。
你将所喜欢的,擅长的东西发挥到极致,不仅对别人产生积极的影响,自己的人生也就充满了意义。
电影的另一个故事的主角正是因为吴岭澜教授的这番感悟,去探索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1938年 主角沈光耀(王力宏饰演)
沈光耀出身三代五将的名门世家,自身的优秀品质不言而喻。他本可以依靠优越的家庭背景,去完整的走过自己的人生道路即可,却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战争的残酷,国家兴亡,他尽数眼底,当他听到“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样的激昂之词,决定参军成为飞行员为国效力。
一份家书告知父母自己的想法和决定,迎来了一个身为母亲的希望:
“我们希望你能够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要追求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都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就连命都没了。”
这个片段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催泪弹,米雪饰演的沈光耀之母,一番粤语表达的衷肠之词,将一个母亲演绎的无比真实。
这段话,不禁又让我思考起“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结婚生子在人生中占据着一定分量,其产生的意义也是深远而悠长的,我却对此渴望又拒绝。
我出生在90年代初,记忆开始于90年代末,爸妈是如何从相恋走到结婚生子,只是在很多年后长大了从他们的口中像听故事一般听听,无法感同身受他们那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只知道很苦,妈妈每次说起陈年往事,总是一把辛酸泪洒到半夜。
转眼25年过去了,我也走到了人生的下一个旅途始发站,只是要搭乘哪趟车,似乎有更多的选择,又似乎没得选择,时代不一样,所面临的必然也会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必须要前行。
我的观念是不结婚或者迟结婚,这样的想法是在原生家庭成长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而且很多问题和矛盾都是在抚育小孩子和家庭生活经济上产生的。
我对婚姻不抱有信心,曾经机缘巧合结识一个算命的老先生,他看我的面相和手相,说我婚姻不幸,会离婚,前半生辛苦劳作,付出艰辛,却一无所获;后半生时来运转,事业平稳上升,生活也美好和谐,惟一的儿子特别出息,老年享福。
当时听完,只觉得婚姻距离我还很遥远,便当作笑话一样听了。一眨眼,就到了现在,我想起这个笑话,我相信了,虽然这一生的结局看起来还不错,可我迟迟不敢去选择迈进婚姻开始前半生的路,我是个胆小的人,我懦弱,我自私,我任性,我甚至和爸妈理论,说他们思想落伍老封建,我宁愿一个人走完人生这条路,而且还是很开心,很潇洒的走过,我不会后悔。
可是,真的不会后悔吗?
当看到“结婚生子是为了体验为人父母的乐趣”这样的话时,我沉默了。
也许,我会抱憾而终。
我不止一次的假设过自己活到70岁就够了,也为此做过规划,我会提前写好遗嘱,到70岁还没死,就选择安乐结束生命;如果提前死,能用的器官就捐献,剩下没用的肢体就火化,我没有后人,这些事情交给老友代办;如果那时候我爸妈还尚在,那我就守在她们身边再孝敬几年,等二老去了,我也终于可以了无牵挂。。。
可是,那时候,爸妈会不会了无牵挂,他们能想通我终生不婚的选择吗?他们能接受尊重了我的选择而没有生命的延续的事实吗?他们会因为没有说服我亲自体验一番为人父母的乐趣而悲痛吗?
我不知道。
沈光耀听完这番话,看到泪流满面的母亲,当即下跪发誓不会去当兵。
可这样的人生毕竟是母亲所希望的,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呢?
也许还不确定要什么,但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母亲走后,沈光耀常常只身一人独来独往,他在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他接下来如何走完这一生。
直到有一天,战机在头顶盘旋飞过,随即可能没了生命,他被吴岭澜教授的那一番感悟深深激励,那一刻他找到了自己想要什么,他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他选择了对自己真实,他毅然决然的参加了飞行员培训。
他驾驶飞机给贫困地区忍饥挨饿的孩子们投放食物,在空战中击毁嚣张的敌机,却并没有抗战神剧中的主角光环而大难不死,他看到同伴一个个壮烈牺牲,自己也身受重挫,在生命的最后,冲向敌舰,同归于尽。
生命在那一刻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这是沈光耀所追求的人生的意义。
如今的太平盛世,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却依然陷在各种社会现实因素下惶惶度日,碌碌无为。人心的浮躁随着时代的变迁愈演愈烈,不知自己身处何地,将去何方,恍惚中顺从着经验者的思想观念经历人生,从另一个角度,何尝不是在弥补经验者们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