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写作》阅读4-6

2022-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长空云淡

第四章 保持写作激情

6.克服拖延

在长期写作项目中,拖延——也就是失去写作动力——会不期而至。虽然你无法确认任何的外部原因(即便你肯定找了几个),甚至连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都不知道。但你的写作肯定是出问题了。之前写作还算流畅,按照日程进行,现在则陷入停顿中。

写作停滞会让你惊恐,尤其是截止日期渐近,计划已经做好的情况下。但是,拖延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学习应对这段令人不安的时期,因为拖延亦可为塞翁失马。

在我自己和其他人身上,我至少见到过四种拖延,分别是疲惫失力、主观抗拒、结构性问题、对写作生厌。你可以依次运用各种解决方案,来发现自己身上到底是哪一种,或哪几种。

如果项目陷入停滞,你先试试前面讲的三种驯服技巧。如果你每天坚持写一小段时间,也用了项目盒子和通风文档,感觉虽然还好,但是没什么劲,那么你可能只是疲惫失力。写作精力会自然衰退,尤其是在刚赶完一篇稿子、收到修改要求,或短时间写了大量文字后。暂时失去动力时,不要一直逼自己动笔,可以考虑精心安排一次写作假期。

暂时放下项日,但要为后续写作做好准备。回顾沉淀,做好笔记;现在“一路走好”,尔后“欢归米”。有意识地选择停笔(也不要过分担心截止日期),持续时间要定好。我觉得一周正好:超过一周也不是不行,但那就有风险了。在这一小段规定的休息时间里,完全不要去想这件事,把写作从脑子里清出去。

放下是为了休养生息。你有意识地放下了写作日程,而更重要的是,你也放下了会随着拖延产生、加深的自责。短时间、有计划的休息能让你歇一口气,恢复精力,这对你自己和项目都有益处。如果在“写作假期”中,你产生了与写作相关的想法,随手记下来。毕竟,短暂休息的目标是精神百倍地重新投入写作中。

如果你假期回来了,还是觉得不畅,那就不是疲惫失力,而是第二种拖延:主观抗拒。把通风文档用起来,看看文档里面对你自己和写作项目都说了什么,然后再试着继续写。回顾各个写作神话——我要写一部巨著、我是滥竽充数的人、处理完其他事才好动笔、对读者怀有敌意、把自己与他人比较、追求完美开篇、详尽地收集材料而耽搁写作。抗拒心理表明,你又需要避免加戏,重拾工匠精神了。

要是依然无用,那可能就不是疲惫失力或主观抗拒了。暂时歇笔、放下神话或有缓解之效,但不会让你回到正轨。你之所以拖延,是因为你知道,在某些层面上,项目存有内在的大问题。为了继续前进,你需要将其解决。此时,你可能处于拖延的第三种类型:结构性拖延。写作确实出现问题了,但问题不在你,而在项目。

强行推进你感觉出了结构性问题的项目只会浪费时间,空耗精力。逼自己坚持时间表、写作大纲、指标要求只是火上浇油,模糊你的视线。若是这种拖延,你真正需要的就是调整之前的计划。找一位你信任的同事,一同反思目前的写作计划。运用第四章4“寻找写作新思路”中讲解的导航技巧吧!“抑扬顿挫”在哪里?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你的项目目前需要什么?保持开放灵活的心态,探索各种方案来聚焦、深化、整理自己的项目。这个过程的反面就是“蛮干硬上”。

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我有好几个月的时间陷入结构性拖延中,当时却不自知。我开题时写了一章的大纲,主题是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乡村音乐的商业化。我的计划是,第一章阐述媒体大规模生产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第二章介绍流行音乐产业的历史。之后,我会具体到乡村音乐的历史,以佩西·克莱恩为例分析体制性力量对流行文化的塑造。最后是结论,阐述流行文化商业化的发展史。

我没有考虑到,写作过程本身会改变我们的知识、认识和信念。正因为如此,文字会在过程上脱离预想的轨迹和面貌,这也是应当发生的事。就我而言,我在写大纲时有若干前提,而后来改变了想法。坚持按照大纲写作是违逆自己心意的,但我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动笔写第二章关于流行音乐的历史时,我开始拖延了。突然间,它好像偏离了主题。但是,开题报告里有这一章,似乎仍然是有必要的,而且我花了好几个月去做背景研究。写作进度虽然不快,但也没停下来,直到再也写不动了。之后,在奇妙的一天,我意识到自己可以不写这一章的,或者根本不应该写。

我的论文不再是一份把音乐产业当成是“真正的”流行文化商业化的案例研究了,而是联系音乐产业内各方对产业状况的认识,探讨他们对何为“真正的”乡村音乐的认识演变。我不需要专门写一章讲音乐产业整体的变化。这是一次结构性拖延,它表明我需要调整论文重点,去关注各方观念—一而不是假想的“体制性力量”——在文化中起到的中介作用,由此奠定了论文的新目标,我的兴致为之一振,而且最终对传媒学研究领域的益处也大
得多了。

为了写出更好的学术作品,我们是可以按需取舍的。当然了,我们会采纳别人的建议,但归根结底,只有我们自己能感觉到哪里不对。我没有写一部音乐行业史出来,并不是因为懒惰,我已经做足了背景研究,掌握了相关资料;而只是在于怎样把已知的内容组织整理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章与整体不搭。拖延现象帮助我发现了自己真正要说的是什么。放弃这一章后,我在自己的论文里发现了一条偏向阐释性的文化产业研究新路。

如果你写不动了,而且针对“疲惫乏力”和“主观抗拒”的策略都不管用,那么失去干劲背后可能就有着合理的结构性原因。若是能发现问题,将其解决,那么重新出发时就会有新的洞见和新的贡献,因此也会有新的动力。
发现自己是暂时性的疲惫乏力,需要来一次假期充电呢?还是有抗拒心理,需要解决阻碍你前进的神话呢?若两者皆非,徘徊依旧,问题可能就是结构性的。这可是好事。通过调整结构,不仅能解决拖延问题,作品也会精进。以上是我对三种拖延问题的建议,但是还有最后一种:对写作生厌。它无可琢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危害性与打击性都是最大的,所以值得专辟一章讲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