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刘邦,凭什么能当上皇帝?

2022-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杨润a

汉定天下后,作为胜利者的君臣在探讨成败得失

时,刘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指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图片

刘邦草根出身,游手好闲,40岁娶妻生子。48岁才开始创业。

古代人较今之寿命偏短,其实48岁已经相当晚了。

一个什么都不如人,又没有家庭背景,起步又晚的草民,他是如何当上了皇帝呢?

图片

                                      01

                            梦想还是要有的

刘邦混迹多年,好不容易当上了沛县泗水亭长。大小也算个官吧。

当时秦始皇北修长城,关中建陵墓、阿房宫。各地一批一批的劳役被押送到都城咸阳。

刘邦的差事就是押送这些服劳役者。

有一次到了咸阳,刘邦眼花缭乱,他感叹:这都城太漂亮了,不知比家乡好上多少倍!

任务结束后他也不急于回去,而是要在都城玩上几天。

此时,他心里有一种模糊的想法:不应在小乡镇窝一辈子。

这一天,秦始皇摆驾出行,命令大家从“掩体”里出来尽情观看。

咸阳城的百姓蜂拥而至,以观看秦始皇威仪。

士兵们着金盔铁甲,手持兵器,个个精神振奋,目光炯炯有神。

兵车之后是副车,即“安车”,车上有椭圆形的盖,车厢前后两室,装饰十分华丽。

前面坐着的驾车御司官谦恭谨慎,每车驾清一色的四匹高头大马。

副车之后就是秦始皇的銮驾,秦始皇坐在龙辇之上,双手按膝,昂首挺胸,龙威自然流露。

只见他大目隆鼻,凝视前方,威武刚毅,让人望而生畏。驾六匹清一色高头大马,金根车过后又有副车。

兵车驶过,整个车队浩浩荡荡从刘邦眼前驶过,那股威严气势让刘邦颇为震撼,刺痛了他的心灵。

此时,他突然感觉胸口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不禁脱口而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图片

这种感觉就好比现在的我们见到了哪个厉害的人物,不由得感叹道:这才叫人生!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刘邦只是无意识地感叹了一声,并没有把他作为目标去筹划去实施。

似乎就是一个白日梦,一种幻想。

但无论如何,刘邦还是想了,他敢想,敢做梦。

可见,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要实现了呢!

图片

                                    02

                              仁者无敌

刘邦出身于平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普通人。

在那个秦暴政的年代里,他深刻地体会着百姓的疾苦。

秦朝统一后,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建设。短短几年时间就要完成很多浩大的工程。

这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就有过量的消耗。

人民无休止地服劳役,大多数不是病死就是累死。

家里没有壮丁种地,却又征收高额赋税。

人们苦不堪言,甚至有种被虐待的感觉。

图片

常年押送大批劳役奔赴全国各地,刘邦深刻地感受到人民的不满与怨愤。

路途非常遥远,旅途已是非常辛苦,常常又要日夜兼程。若是误了期限,是要被治罪的。

刘邦常常拿出自己的路费、食物,与大伙一起分享,从不刁难劳役者。

当征调劳役的命令再次到达了泗水亭后,已经有了领袖意识的刘邦再次接受押送劳力的任务。

其实没人愿意做这个差事,远离家乡不说,还要承受旅途的辛劳,再加上秦朝严苛的律法,一旦发生意外,比如民夫逃跑,会对送人的官吏给予严厉的惩罚。

刘邦向来待人宽厚,所以在押送的过程中尽量让他们轻松一些。

可却不承想,离开沛县县城没多久,队伍中有些害怕死在工地或想念家乡的人就逃走了。

刘邦虽然发现了有人逃跑,可无奈监管的人员实在是太少,且山路崎岖难走,实在没法搜捕。

因此,刘邦虽然知道这事可能会牵连自己,但也束手无策,只好带着人继续前进。

已经有人逃跑成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逃跑。

刘邦知道,这样下去,到骊山工地后,也许就只剩他一个人了。

图片

到时没法交差,严苛的秦法肯定会治他个死罪。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将错就错。下定决心后刘邦突然觉得轻松了不少。

到了丰西泽中,刘邦就下令所有人休息,把剩余的路费都换成了酒和菜,请剩下的劳役和他自己痛痛快快吃喝了一顿。

以往刘邦押送劳役也有和劳役们饮酒的时候,但他总是克制自己,因为路程还远,不能有闪失。但是这次不同,他的前面已经没有路了。

正当大家开怀痛饮之时,刘邦却宣布,队伍今晚全部解散,大家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责任由他一个人来负。

其他人面面相觑,也不知去哪。后来有人高呼愿意追随刘邦,更多的人跟着高呼。就这样刘邦带着一伙人逃入了大山深处。

正是刘邦的仁义之举为自己建立起了原始队伍。

刘邦带军进入关中咸阳以后,废除秦王朝制度,与民约法三章;项羽进入都城后,掠夺财务,火烧阿房宫。

人们将刘邦的仁义与项羽的残暴进行对比,有了“唯沛公不为秦王”之说。

可见,仁者无敌。

图片

                               

                                    03

                                    悟性

如果说前两点一般的人都能做到,那么这一点就没那么容易了,那就是一个人的悟性。

刘邦没什么过人之处,但他身边云集了众多有才华的人。

说刘邦善于用人,不如说他身上有某种魅力,吸引着那些有才能的人纷至沓来。

他的最大魅力之一就是悟性。

张良曾与刘邦一见如故。他曾多次将《太公兵法》解说给刘邦听,刘邦虽然读书不多,但他都能领悟其奥妙。

而在这之前,张良也曾和他人说过这些,可却没人能理解。所以张良说:“沛公殆天授。”称赞刘邦悟性极高。

萧何也曾说过类似的话。

他说:刘邦看起来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但实则悟性极好,颇有几分大智若愚的意思。即使在他喝的酩酊大醉的时候,如果有谁说到要害,他一下子就能领悟,立刻清醒过来。

图片

有的人的悟性是与生俱来的,即为天赋,本身就好。

有的人悟性则需要后天培养。

悟性不仅仅是对事物理解、分析、感悟、觉悟的能力,更是自身的一种通透性。

一个人通透了,悟性自然是高的。

对事物的看待如同从高维看向低维度,一切都是简单的。

结语:刘邦没有一个优点能比得上手下,但这并不妨碍他当皇帝。

发掘自身的优点,让自信的人生从这里开始吧。

本文完,感谢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