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
2019-03-28 本文已影响3人
随止心语所自欲律
曾经看过一个作家一两部作品,便想总结这个作家的写作风格。于是写了许多读书笔记。后来我觉得评价一个作家,必须把他一生中所有的作品都看完或者至少要把他绝大部分作品看了以后才有资格说话,于是乎我看了王小波所有的作品,看了米兰昆德拉好几部小说。看了余华好几部小说。我竟然越来越不敢写了。我显得胆怯懦弱,他们某些方面的才华让人赞叹不已。他们某些写作上的习惯,也让我觉得有待商榷。但是我总是不能很好的把这些支离破碎的想法总结提炼出来。这些想法在我阅读的间隙冒出来。但是阅读完以后,好像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读完一个作家用几十年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所有作品。我大概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以后我也迟迟不敢下笔,因为我发现作家的写作风格往往从初期到晚期,它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就像人是具有多面性的,你不能只凭着它的一面就把这个人评价了。这时候要评价一个作家,就得分初期,中期,晚期三种写作风格。仅仅凭我一个月时间把他的作品看一遍是不够的。我是没有能力总结出来的。有的作家每一部小说写作的风格都不太一样。这就更不好评价,只能一部小说,一部小说的评价。我就这样纠结在写与不写,想写不敢写之间。
后来我又想干脆模仿他们的风格,写上一部小说向他们致敬,可是谈何容易,我可不愿写一部糟糕透顶的小说向我喜欢的作家致敬,这还不如不写。
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越是显得胆怯,想写时越是显得慎重。读书越多,品位越高。常常对自己写的文章不甚满意,经常处于自我否定的状态。读书越多,欲望越少。有时候我想,要是能实现财务自由,干脆做一个职业读书人,天天看书写作,访亲会友,不亦乐乎。可现实却是我要为生存天天奔波。呜呼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