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世前我坚决不做“孝子”,做了这个动作,他却多活一个多月……
记得老家有一个传统习俗:老人病久床上离世断气前,家人都会给即将断气的老人灌一口水或者是喂一口饭。
只有这样做了,才能被后人称为孝子;也只有这样子,才能给亲人在黄泉路上不至于挨饿。否则,就会被世人指着脊梁骨说不孝之子,而者亲人如果没有吃上最后一口人间饭,传说会给后人带来不好的运气。不知道是出于想做孝子的精神需要,或者是期待亲人过世之后好运气,父老乡亲们对这个传统习俗虔诚得十分坚定。
小时候,我们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这样的做法有些什么不科学或者不妥之处。况且,有一位村民张老三平时对父母很差,经常给父母断粮断油,除此之外还恶语相向,他父亲生前景经常因为揭不开锅而到处去邻居家讨饭,村民都背地里骂他儿子不孝。然而,当他父亲濒临死亡前一刻,张老三按照传统习俗,给他父亲嘴巴里灌上一口大稀饭,张老三父亲立刻断气,最后双眼紧闭地离开人世。因为这举动,张老三在村民里不孝之子的骂名立刻就无影无踪,大家都纷纷议论称赞张老三孝顺父母。
村民这三百六十度的态度变化,我当时也想不明白,这件事情一直在我心里,久久不能散去,也让我迷惑重重。后来我读了医学院之后,才知道所谓的孝子之举,无异于加速亲人的死亡罢了。在亲人呼吸心跳停止的时候,给亲人灌一口饭, 无异于直接堵塞了上呼吸道。这和急救原则中的第一个原则相违背——开放气道。
而老家这种习俗,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凭我一人之力,一时半会儿也很难做出很多改变。我只是偶尔之间和母亲说过我的想法:那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母亲听了我的话,似乎没有过多的意见。她选择了沉默不语。
父亲不幸患上食道癌,弥留之际我回家探望。在我就要启程返程的时候,父亲突然呼吸心跳停止。母亲拿来一碗父亲生前最爱吃的汤圆,要我给父亲喂上最后一口。我把碗接过来放在傍边,把父亲头左偏,抠出口腔里的分泌物之后,给他行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经过近十分钟的努力,父亲的自主呼吸和心跳又恢复过来了。再次回到人间的父亲,虽然已经是病入膏肓,他的离去只是早晚事情。经过这一次施救,父亲又摇摇晃晃地熬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假如按照风俗习惯,这一个月时间就已经不再属于父亲了。虽然没有直接证据和这次心肺复苏有关,假如我没有做这一次心肺复苏?
我在父亲濒临离世去,选择了不做“孝子”,虽然有违背于世俗,却给父亲带来了多一周时间活在人间。我无怨无悔。
无论是面对突发性心跳呼吸停止,或者是久病床上起亲人的呼吸心跳哀竭,很多人都有各种各样“经验”来应对,很多措施可能还自带很炫酷的道德光环。但是,又有多少是科学和有效的呢?面对突发下心跳呼吸停止急救,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心肺复苏是我们首选的科学行为。
心肺复苏前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
3、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
4、松解衣领及裤带。
5、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正确的按压深度5-6cm)
6、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7、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8、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心肺复苏: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
9、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0、进一步生命支持。
专业人士认为: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胸外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是,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没有专业医护人员在场玩情况下,身边人突发呼吸心跳停止,掌握以上基本的急救措施,很多时候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