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村上春树谈写小说三
关于学校
作者作为一个早已远离学校的人,想把逃离学校的安心一定程度分析弄明白。
首先是成绩,从大学到小学不好,因为没意思,感受不到乐趣。不过我并没有自己懒于学习,过于贪玩。对于别人争夺名次也提不起兴趣。
但是,阅读在我心中重于一切,阅读人世间比教科书更刺激,内容深刻的书应有尽有。通过阅读英文原版小说,乱读一通,由于是简单英语,所以读懂了,但英语成绩照老样子。因为活着的人想灵活自如的运用活着的语言,就非得有灵活性不可。
而这个国家的教育各学科体系,进行填鸭式教育,照本宣科,缺乏灵活应变。重视素质的僵化和死记硬背式的塑形而功力的趋向,在教育上有着严重的弊害。社会是要类型和时间性各不相同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巧妙的组合起来,才能高效积极的顺利运转下去。
像福岛核电站事故(重视素质,效率优先),为了经济效率,将不证实的风险隐藏起来。
并且,社会在复兴和发展中的时代,校园暴力比较少,是因为“方向性”的东西在发挥作用。
那么,如何找到一个能解决方式的场所?
那就是阅读各种类型的书,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
阅读也叫做想象的“个人恢复空间”。不管怎样的时代,想象力都拥有重大的意义,不要指望学校的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起来,让每一种个性提供生存的场所,这样子学校才能变成更充实的自由之地。
该让什么样的人物登场?
作者说到,小说人物是在故事发展中自然形成的,我私底下把这种自动交的也叫做“自动小矮人”,就跟开自动挡汽车一样。
要写人物,就要了解大量的人,让各种不同的类型的人物彼此冲突碰撞,故事才能向前推进。让所处的人物富于多样性,让人物的行动有更大的振福。同时,留心观察身边相关人物的言行举止。另外,小说配角可以多以搞趣味为主。
只要你愿意,自己可以变成任何一个人,视点的变更,一个人称的切换,尝试一半内容第一人称,一半内容第三人称。不管他们发生什么事情,要改变他的推进方式,总得耗费许多时间的性格。
在使用第一人称写小说时,多数情况下我是帮助人工或者叙述着我草草当成了广义可能性的自己,把分割的自己寄托到在他人身上。
所谓角色,是小说中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个人物能把故事向前牵引多少,小说家在创作小说的同时,自己的某些部分也被小说创作着。
对于小说的年龄,不用非得写自己的同龄人,只要愿意,我就可以变成任何时期段的一个人。并且,要把那种类似喜悦的东西打造成与读者共享的形式。
为谁写作?
作者提到,为自己而写,他觉得这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真话。这其中大概还有自由而疗愈的意义,也包含修正自我。
作者坚持死守心情愉悦有何不好的写法。曾经他卖掉小店,成为职业作家,想把生活全部集中在小说中,搬出东京,坚持每天跑步,由此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
由于多数作家都会与读者一起成长,就只能为了自己高兴而写,不管写什么怎么写,难免总会被人家说三道四,想让所有人开心,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只会自己白忙活而已,只管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最享受最想去做的事情便可。
我脑中浮现出来的,归根到底还是空想的人物?身边哪些现实人物却相当棘手,最让我开心的事情就是不同年代的读者似乎都在阅读我的小说。
论现实,我和各位读者几乎没有联系。不过迄今为止,倒是在互联网上开设过几次主页,这些读者作为一个整体,正确的理解了我的作品。
另外,这世上的书可以面对男读者,也可以面对女读者,不要对此有偏见。比如恋人,男女夫妇,亲子等。
因为我的书有读者紧紧相随,35年间出的每一本书,读者人数的话稳步增加。
读者说到:“读着读书村上的新书,感到好失望,非常遗憾,我不太喜欢这本书,不过下一本书我一定会买,请你加油”。让作者有一种被信赖的感觉,这是很难得的一种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