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沉默症
中国家庭的父母多数总是不能与自己的孩子平等的沟通交流。
古希腊哲学家曾经说过:感情是由交流堆积而成的。有了沟通,感情才能得到理解。
但是,现实,不管到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存在与父母很难沟通的情况,每次与父母讨论问题他们总会压上自己的阅历,有时甚至是先入为主的认知,使他们完全无法正视孩子的想法。
青春期的孩子,慢慢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认知,自己的喜好,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渴望得到关注。但从这时开始,就慢慢显示出沟通的重要性。青春期的我们喜欢的书籍,喜欢的明星,喜欢的爱好,都希望找到志趣相投的人讨论,也希望得到肯定,但是现实往往是父母式的拒绝,认为一切外在爱好都是妨碍学习的阻力。
慢慢我们长大,步入社会,步入职场,还是无法沟通呢?很多的长辈依旧遵循老式的传统,旧式的观念,压上自己的阅历来教育,有时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开口谈起看法,但父母遇到与他们不同的观点时总是马上否定,转而把话题移到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向上,进而导致无法进一步沟通。慢慢的,我们也无需沟通,哪怕埋与心底也不在开口。这可以普遍理解为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沉默症”。
每次回家,慢慢的我不再说起想法,说起经历,更不用说表达情感,有时我感觉自己的心理是扭曲的,是坚硬的,是怪胎式的。我心怀大爱,便于为他人着想,但是却不愿表达小爱,哪怕对一样东西的喜爱,也不愿别人知晓,默默自己喜欢,默默努力得到。有时感觉回家,有一股窒息感,家有时感受不到的是温暖,就像一个四四方方的屋子,只管住了我的躯壳,但却禁锢了我的思想。
家庭的关系,会影响每个人心里状态,尤其是原生家庭。我从小懂事不张口要东西,除非是真的思考后觉得需要才会张口,小时候流行MP3,小小的,听歌对当时的我来说就是一种向往。后来终于鼓起勇气给家长开口,但是还没沟通为什么需要就直接否定,说没用的东西买来干什么还浪费钱。从那以后,我再没有给家里要过任何一样东西,也成了家长口中在外给人宣扬的乖乖女,懂事女。长大后入社会,靠自己的努力买自己喜欢的电脑,手机,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了自己的房间,不用再为了什么给人张口要。现在想想,从小就没有这种习惯,长大后更没有了。却总感觉女孩子没有该有的娇气,都是一股汉子气。
也许我以后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了,我会好好与自己的孩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