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宋朝,品味《片玉词》的浪漫与唯美
宋词是桂华流瓦,是幽帘入梦,是卷云入沧海,是余晖映山落。宋词是在浮沉人海里脱樊笼、眷烟火。
——题记
我喜欢宋词,喜欢她的豪放豁达,喜欢她的清丽婉约,更喜欢她的深沉隽永。
宋词的美流于表面却又深入骨髓,让人一眼万年,沉醉其中。
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新书《片玉词》,装帧清新古朴,草絮纸封面上是描金的花木,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美感。书中有百余幅精美的插画,为周邦彦的《片玉词》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网图,侵删《片玉词》的作者周邦彦,字美成,晚号清真居士。文学家,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因为一篇《汴都赋》得到皇帝宋神宗的大加赞赏,从而步入仕途,诗词名扬天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他为“词家之冠”,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更是将他誉为“词中老杜”。
这本书由诗词评论家、北大青年作家、古典文化学者陈可抒做了详细的注解,以爱情、梦想、人生等为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对周邦彦的作品进行独到的注解,议古论今,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了解宋词。
01自幼豪放不羁,却博览群书,一举成名
周邦彦年少时个性比较疏散,喜欢游山玩水,生活有些放荡不羁,因此不为州里推重。但他颇为勤奋好学,因而得以博涉百家之书。这也为他之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神宗的时候,他成为太学的生员。
1074年,周邦彦写了一篇《汴都赋》,大受宋神宗赞赏。据说宋神宗命群臣当堂朗诵,宰相因惧怕其中难字而将赋文向下传,直至尚书右丞李清臣实在推脱不过,只好迎难而上,遇到不认识的字便读其偏旁,方才含混过关。可见周邦彦文字功底之深厚。
他的词格律严谨,语言曲丽精雅,词的长调尤善铺叙,被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他的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是“词家之冠”或着“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并且在宋代影响甚大。
02风流才子多情郎
在中国历史上,风流多情的才子比比皆是。元稹是唐朝历史上最多情的诗人。他的多情,唯有宋朝的柳永才可以与之一较高下,而周邦彦可以说更胜一筹。他的词,缠绵悱恻,相思难耐。
“桃蹊柳曲闲踪迹,俱曾是、大堤客。
解春衣、贳酒城南陌,频醉卧、胡姬侧。
鬓点吴霜嗟早白,更谁念、玉溪消息。
他日水云身,相望处、无南北。”
作者回到故乡后,心中挂念远方的情人,相思成疾。以至于年纪轻轻便“鬓点吴霜”;虽然身在两地,但“桃蹊柳曲”却似曾相识。无一不使作者回忆“大堤”往事;更难过的是,今后即将漂泊无定,云水苍茫,相逢之日更是遥遥无期。“相望处、无南北”,彼此断绝消息,不知身在何方。表现了作者对相逢无望的感慨,凄美而又深情。
周邦彦的多情在另一首词里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致:“见皓月、牵离恨,屏掩孤颦,泪流多少。”周邦彦思念远方的人,以至于彻夜无眠,静看残月西沉,又看丹枫渐晓,不言不语,只是相思。此时又有残月清辉返照,又觉故人化身为月,依依回头相看,更见其痴情令人动容。
03虽四海为家,却依然走不出对故乡的怀念
周邦彦十六岁便离家游学荆州,孤独无依在外漂泊多年,再加上后来进入官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一次次辗转于各地,一次次经历别离,他对于孤独的认识与体验一次次加深。所以,从他的一些作品中能感受到离别伤怀、倦客思归、仕途羁旅这样的思乡愁绪。
比如他的名作《苏幕遮》: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作者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渗透在字里行间。无论是游学外地、旅居汴京还是远宦漂泊,心中始终牵萦着故乡的风物,凝望着故乡的方向。
写在最后:
这本《片玉词》是周邦彦的代表作,透过这些精美的词作,既可以看到他风流多情的一面,也可以进一步感受到他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陈匪石在《宋词举》中评价道:“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他把周邦彦抬高到古代词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
一本《片玉词》,字里行间透着无尽的浪漫与唯美,读来让人意犹未尽,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