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遇见叶伯伯谈公文大学生活

我看北大校长讲话失误

2018-07-11  本文已影响10人  叶伯伯闲聊

我看北大校长讲话失误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叶黔达

今年5月4日,北大校长林建华在校庆120周年大会上致辞时读错字,迅速成为互联网上沸沸扬扬的新热点,他本人也成了网上舆论围观对象。时隔一天他的公开道歉,又继续引燃了网友们的热议。

在我国,网络的开放性、广泛性、民主性、迅捷性、无序性,势必对一个个社会热点事件,哄抬起一波又一波网络广场围观焦点,借助互联网两微一端和媒体推波助澜,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这类网络突发事件引导处理得好,将会启发我们努力改进工作,弥合各方关系;处置不当,则会造成负面效应,甚至引发更大的社会纠葛。

应该说,铺陈着广博知识渊源蕴含着丰厚文化底蕴的汉字,一般人都可能有念错的情况。我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就曾经在课堂上把“觊觎”(jìyú)说成了jì yù(际遇之读音) 。课间有同学指出了我的错误,我当即赠书以为感谢,并在上课时作了纠正。更何况非中文专业的其他人员呢。林建华校长念错字后,第二天即撰写了道歉信,态度也是诚恳的。按说网民就该原谅了,但为何还有些人不依不饶,继续追责呢?

问题恐怕在于校长“有失身份”。作为全国最高学府的校长,在这样一个隆重场合的重要讲话,应该是十分慎重严肃的,当然应该事前有所准备决不能出现任何闪失的。这个讲话要体现高水平、高文化素养,传递北大声音、展示北大形象,乃至于中国高等教育声音、中国高教名校形象。显然,北大师生,乃至全国高校师生、广大公众,都对此寄予厚望。因为这不是一个普通高校、普通教授的普通讲话呀。而对习近平总书记来北大对青年“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殷切寄语,北大领导当然应该熟记,对这些教育警句名言当然不应该出错。

一旦出了错及时认错致歉本该是识务之举,可惜校长的致歉信“定位”又错了。这已经不是象往常作报告一样在居高临下地教育教诲广大学生,而是在躬身认错呀。偏偏校长又忽视了接受心理中的求尊(尊重北大师生,尊重公众,尊重善意提出批评的网民)、求近(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增强贴近感)心理,还在以校长身份继续教育学生,教育公众,这又冲淡了认错致歉程度了。至于致歉信所言“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与他在开学典礼上讲的“我希望大家不怕问题和困难、不教条僵化,不固步自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质疑、虚心学习”中对“质疑”的不同解读,也应该是因时因地之言吧——此质疑“讲话”并非彼“质疑”未知领域问题也。而且在查找文化底蕴不足的原因时,表面上说的是自身问题,实际上是归咎于“文革”之误。这其实也是大可不必的推诿之词。这件事告诫我们的领导,在这样一个网络化程度极高的信息社会,既要学会触电上网,也要谨言慎行,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说正确的话正确地说话。要尽快改变和摈弃过时的、陈旧的、落后的、打官腔式的官本位、权本位的话语方式,学习和建立民主的、亲民的、让群众喜闻乐见的现代话语方式,充分发挥公文(包括领导讲话)在社会话语权中的统帅作用。

出现这个问题的板子难道就打在校长一个人身上吗?也不对。既然林校长致辞是公务行为,出了瑕疵,学校办公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办公室是领导的“前哨”和“后院”,理应为领导看好门把好关。由此事我不由得想起几十年前的一段公案。1985年9月10日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时,时任涪陵地区教育局副局长的我,有幸率队出席四川省首届教师节庆祝大会。大会场面非常隆重,四大班子领导悉数出席大会,领导在会场入口处欢迎与会教师代表,令大家十分感动。可是大会开始不久就出现问题了。当常务副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宣读表彰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决定时,读到一个彝族优秀教师名字时,突然不认识其中的字了,回望主席台没有任何领导接茬,而耳幕旁边也没有工作人员。这位副省长只好支支吾吾遮掩过去了,引来会场一片笑声和窃窃私语。(后来听说这位副省长前一天刚从北京开会回来,事前没有看看文件稿。)下午分组讨论时,不少代表提意见说省领导不重视教师和知识分子,这样重要的文件都要念错。甘孜、阿坝、凉山少数民族代表说是不重视不尊重少数民族教师。是夜教育厅领导召集各市州领队会,希望大家做好安抚工作,确保三天的会议成功。此后我讲办公室工作为领导做好政务服务、会议的细节管理,讲公文以文辅政、注意求知接受心理等等专题,都要举出类似实例。

领导不是神,难免会有不认识的词语。尤其是过去有的领导干部文化功底不深厚,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是学的“理工男(女)”专业,都可能对语言文字有不熟悉之处。现在不会再像过去手写讲话稿供领导使用,因为字写的不好,以至领导照稿讲话时,把“忠心耿耿”讲成了“忠心耳火耳火”,把“苦干实干加巧干”讲成了“苦干实干加23干”那样的笑话了,但领导宣读文稿念出“(紧转下页)”却是实有的事。为领导起草好、打印好讲话稿,对领导可能不熟悉的词语或者文言典故,一定要提醒领导加以注意,或者为其注音,避免讲话时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办公室文员遇到这种情况,的确有为难之处。你提醒了注意,有的领导会有“我堂堂博士生,难道会不认识这个字?这是在小瞧我吗?”之类想法。你不提醒,万一读错了,有的领导又会责怪你为什么不注音让领导出洋相。真有些左右为难。作为办公室人员或者领导秘书,一定要以大局为重。个人受埋怨事小,领导讲话出差错事大。切记领导身边无小事,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办文工作无小事。一定要注意办公室办文、办会、办事工作中细节的放大效应,加强精细化管理。切不要因为我们的疏忽(例如没有主动提醒领导注意读音),给领导和单位帮倒忙,影响领导和单位形象。

多年来,各级各类机关单位都建立了处理突发事件的预案。但是,绝大多数机关单位对办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都还缺乏处理预案。这一课是应该补上的。随着公文信息化的发展,公文为核心的政务信息公开力度的加大,两微一端网络化进程的加速,一定要对办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有充分的准备,以便尽快与公众沟通,达成谅解,取得共识。北大校长致辞出现瑕疵,如果办公室有关人员能够主动为领导服务,及时与校长沟通,协助领导起草致歉信(当然领导也要重视办公室人员的意见建议,因为他们更接地气,更了解民情民意),集思广益,共同把致歉信写得更加简洁、务实、周到、得体,及时与学生和网民沟通,那这场风波也就不会发生了。这虽然是后话,但确实也是实话,值得大家引以为戒。

再看看林建华校长这篇题为《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的致辞,和他2017年7月5日《在北京大学2017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2017年9月8日在北大2017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倾听学问的声音》,你会发现他的讲话水平是比较高的,语言功力是比较强的。出现这次讲话的失误,应属偶然。(但这种偶然于名校校长乃至各级机关单位领导,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对这种失误,我们的网络,我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都应该有包容的心态。对不是恶意、蓄意发生的工作中的差错甚至错误,一方面应该批评其错误;另一方面,也应该有容错的社会环境和公众心态。说说,议议,批批,指指点点都是可以的。但总要抱着治病救人、惩前毖后,与人为善、催人上进的宗旨,网络围观之后,恰如其分地作出分析评价。这样,让越来越多的领导、群众,喜欢网络,愿意与网络为友为伴,愿意用网络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服务,愿意接受网络的监督和督促,极大地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我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如果这样,相信网络的社会化功能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坏事变好事,这次读错字“事件”经网络围观、发酵、传播后,相信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领导和公众的重视。如果我们都能从中吸取上述教训,那也算北大作出的另一种“贡献”吧。

当属一家之言,愿大家都以此为戒,以此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