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

为什么宗教能成为信仰的载体?

2018-08-08  本文已影响12人  e805b59c823c

      为什么宗教能成为信仰的载体?

       宗教总是在难民潮中建立和巩固的,宗教的建立是起源于对人生命运的关注。也就是说,宗教给予人的是终其一生的命运上的关怀,这表现在对人生的解释、倾听、活动中。上帝总是乐于讲述和倾听,这就是教会建立的根本。在稳定公开的场所和固定的时间节点去给人们讲解,同时还要倾听人们柔声的倾诉,给与人们终其一生的关怀。教会不一定只对人们讲解圣经,它也会讲解浮士德或国富论,它解决社会大众教育的问题。除此之外,它还解决了社会沟通、心理咨询等一系列问题,宗教组织毫无疑问是不完美的,它的发展在历史上充满了血腥,但它始终给人终其一生的关怀,这其实弥补了它的不完美,也让宗教能历经千年存于人类文明中。教会总是在信仰的号召之下到最贫困的地方去,用医疗、学校、慈善到最基层的社会去服务。也就是说,对于文明的崛起起到推动作用的是一切组织形态背后所蕴含着的人的信仰,是关怀人生的信仰。没有人会经常到大使馆去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困扰从而解决其精神心理上的压力,大使馆也没有这样的精力。人类社会依赖它群体间的互相帮助,一个群体总是在影响另一个群体,在这种关系中,社会总是在自我完善。像天主教的总部在梵蒂冈,它却在全世界都有教堂,也就是说天主教信徒可以走遍世界,而且,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找到他开展一段人生的支持和保障。随着社会日益进步,也就是现在世界上较流行的观点,人类已经成年,如今天主教也不再恪守教会特权,它也日益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吸引信徒。也就是说,总部位于梵蒂冈的天主教的全球体系,与其说是执行上帝意志的组织,不如说是关怀人生的俱乐部了。这种深入到社会底层同时又遍布整个世界的民间组织,它在功能上与日理万机的国家政府形成了分工互补。与国家征服集中多量资源和少数精英不同,宗教组织强调了社会大众之间的互相帮助,通过一个普通人去影响和帮助另一个普通人。每一个烦恼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宗教关怀无疑只能说是帮助人们找到了人生的答案。宗教只是表象,表象背后的本质是人的信仰。上帝作为人头脑的产物,它本身就是一种纯粹的意识,在宗教上被人分割为独立存在的实体,从而关于上帝的纯意识活动一直在协调人在感觉上的苦恼。而更为真实的情况是,人类关于上帝的一切思考,根本上是对自我精神实体的觉悟,人本身就有无限性。与其说是宗教实现了社会治理功能的补充,不如说是信仰完成了社会大众的自我完善。但基督教的强盛正在与它把信仰独立出来成为高于个人的存在,所以说,信仰必须是高于个人的,信仰一定是完美和全能的,只有做这样的处理,信仰才能永远永恒的引导个人去挖掘和创造他的无限人格。用外在的无限性去引导人生内在的无限性,在这种双重无限的信仰体系的引导之下,人一定是发展的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完美。而如今,人类文明已经进入成年阶段,我们越来越把幻觉的无限性用宇宙自然的无限来取代了,重塑人类信仰的着手点,已经不能再是上帝了,人类信仰体系必须建立在更加真实和可以把握的基础之上。信仰总是在重塑人与人的关系,他是从个人精神的塑造开始的。人之为人,从各种功利角色、功利关系中退出来,从关系世界抽身而出,不再受任何他者的限制,不再是角色中、关系中的自己,而是自由的自己、无角色无关系的自己。结果,错位已久的精神上的自由重新回到了优先的、领先的位置。每个人在自由选择中逐渐做得更好而不是更坏。如果一个人不能朝着最好的方向去做,那就试着去做到最坏,因为一旦人们那样去尝试了,就能在一瞬间发现,追求最好才是人生之道。一个文明共同体总是要为人心善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种代价是消磨几代人的心智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句话人们能记住一百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人们也同样能记忆一百年,但这两句话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动力的影响是极不相同的,而这就是信仰的不同。人需要终其一生的信仰启蒙,我国人离信仰有多远,离现代世界也就有多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