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麻麻,你儿子康盛要你喊他回家!
最近在玩微信的时候,以前喜欢且经常进入交流的一个微社区突然出现异常。
首先是微社区页面打开比蜗牛还慢,要两三分钟才能显示页面内容。如果不是像阿亮这么执著的汉子,恐怕就会认为打不开而放弃了。但阿亮除了安静地等待,还用不同的上网IP测试了一下,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用宽带上网能正常打开,用手机上网则不行。度娘告诉我,DZ(社区动力,全名discuz,一种开源社区网站程序,下同)微社区最近更换了域名,以前是wsq.discuz.qq.com,换成了wsq.discuz.com。跑了一只企鹅立马就出问题了。而且,这个问题自更换域名时就出现了,到写这篇文章时已有十多天,问题照旧。DZ官方论坛中也出现了一大堆问题贴。
二是验证码突然失效。登陆时提示输入验证码,但验证码图片却死活不肯蹦出来,接连试了几个网站都是这样。最后试了下康盛的discuz.net官网居然也是如此,说明这不是个别网站设置的问题!
同为腾讯系的产品,反观微信那连吃饭拉屎都恨不得帮你解决的追求极致的客户体验,让阿亮感叹莫名。为什么腾讯对这个产品这么不重视呢?康盛Discuz是腾讯收购的,那么仅仅因为是过继过来的孩子不受待见吗?阿亮揣测,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盈利能力较弱。腾讯帝国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于游戏、社交网络和广告,康盛的DZ开源平台盈利模式一直难以明确,对腾讯帝国的收入贡献微薄。
第二,产品定位模糊。一个产品要成功,关键是正确定位,然后死磕到底。DZ是传统WEB2.0的产物,在PC端着实火了一把,但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已将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级船票。微信实际上也可以看做论坛,每个朋友圈都是一个论坛社区。微信主打熟人社交,微社区论坛插入微信生态体系,显得就有点尴尬。
第三,利人不利己。DZ网站主要是个人站长运营,更偏向PC端,为百度产生了大量优质的原创内容,也为百度联盟贡献了可观的广告收入。而目前微信正在力推广告主计划,需要向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引流才能提升广告收益,而嵌入微信的微社区没有纳入广告主体系,却占用了微信生态圈的社交红利资源。
那么,这个问题就无解吗?其实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
第一,DZ网站是大量原创内容的产生基地,腾讯完全可以进一步好好利用起来,作为腾讯内容生态的一个好的补充。
第二,陌生人社交的需求不可能被熟人社交所取代,微信的熟人社交到了最后也必将步入一个瓶颈。马化腾曾经说,他一直在思考未来打败微信的将是一个什么产品?我想一切成功的互联网产品永远都是基于人性而产生,人性的“七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暴食)跟陌生人还是熟人没有丁点关系,反而,微信的熟人社交达到极致以后,是否有向“朋友的朋友”方向拓展的可能呢?因此,基于陌生人社交的微社区也必然有存在的理由。
第三,PC站会消亡吗?没那么简单。虽然近几年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但根据网易科技报道,2015年移动应用使用量增长58%,较前两年明显放缓。说明用户PC端的需求客观存在,且手机所带来的各种“后遗症”越来越多地被人诟病。微信朋友圈的刷新频次,微信公众账号文章阅读率的降低,都已经开始说明了这一点。
第四,怕百度占了便宜吗?这个应该不是要考虑的。开放是互联网的本质,开放思维更是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的内在基因(比如创造了伟大的安卓系统的谷歌)。DZ只是一种产生内容的方式和渠道,你在或者不在,百度都在这里。
应对思路:拥抱、融合
总体来说是要提高微社区的价值促进产品的融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手段:
1、将DZ纳入腾讯的闭环广告体系。DZ论坛是同趣者的聚居地,用户聚类性强,因此广告投放的精准度是比较高的。只是当前微社区缺少一个类似于微信公众号流量主的盈利模式,站长无从变现,因此只能够依托百度联盟。
2、将微社区与微信自媒体公众号融合起来。这样可以形成自媒体的拓展,建立基于名人、IP的各种聚类圈子,促进公众号粉丝之间的互动。对此,腾讯应该适度降低对于DZ站长的微信公众平台认证门槛,对于工信部正规备案的,具备一定流量基础且内容健康的社区网站,开放个人订阅号的认证通道(认证后可通过公众号自定义菜单与微社区建立连接关系,打通了信息流)。
3、打通DZ与QQ群的关系。目前QQ群虽带有论坛功能,但使用率很低,主要原因是,在QQ群社区论坛所发布的内容,在整个互联网中处于孤岛状态,没有形成全网连接全网搜索,所以发布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如果为QQ匹配打通版的微社区,就会弥补QQ的即时通讯的不足。
4、提高微社区的客户体验。比如开篇所讲的微社区更换域名后导致部分运营商上网线路传输慢的问题,可以主动联系相关运营商解决;不要认为用户上网感觉不好只会埋怨网站方而不会联想到开源程序方;也不要以为站长是高度捆绑用户好与不好必须得用。做产品不是演戏,可以像宋小宝一样理直气壮地高喊“不喜欢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所谓积沙成塔,积水成河;悠悠众口,长此以往也能杀人于无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亮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下作者信息——
阿亮,有点儿意思的IT行业文艺青年,互联网观察者,学习管理、知识管理与时间管理的重度实践者,喜欢读书与思考,喜欢诗和远方。微信“亮歌行”(或搜aliang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