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仪式感——母亲节
目前所知最早的母亲节起源于古希腊。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赫拉致敬。
其后17世纪中叶,节日流传到英国。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会返家,送给母亲一些小礼物。
美国的母亲节由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1864年-1948年)发起,她终身未婚,
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她的母亲为人十分善良,虽然逝世,却感染了女儿萌生替母亲完成生前
想申请一个纪念日来纪念默默无闻奉献自己的母亲 的想法 ,
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于1907年开始举办活动,申请将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节日。
节日于1908年5月10日在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正式开始。
1913年,美国国会确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作为法定的母亲节,
并规定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表达对母亲的尊敬。
在美国,母亲节这天是规定家家户户悬挂国旗的
在中国,只有和“国家二字”有直接联系的节日才会升国旗
二者不同的态度,看出对母亲节节日的重视程度。
国家大大小小教育系统其实也很重视孩子们《感恩》的情怀培养,
但是对于成年了的中国人来说,根深蒂固不擅长表达和不注重形式的性格,
让这种最伟大的节日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名词。
我们22岁大学毕业时,按照一年365天计算,我们享有了母爱192720小时。
我们会走路的那一天开始,按照平均年龄1岁1个月计算,母亲一秒钟都不敢松开手地抱着/背着/看着我们9360个小时。
我们呱呱坠地牵动了全家人无限喜悦的那一刻,按照正常生产过程,母亲忍受着人类最高级疼痛12个小时之久甚至更多……
而当在这鬼门关走了一圈的母亲进产房之前,别忽略她经历了 恶心难受,身体水肿,情绪敏感,行动不便7200个小时……
这当中我们惹她惴惴不安,生气恼怒,默默难过,但她依旧重拾母爱与责任无数次……
那么,母亲不是最伟大的角色吗?
没有传承,没有未来!
从生理的角度,母亲承受的苦难比任何一份工作都多。
从心理的角度,母亲的情绪影响着一个家庭的磁场。
从教育的角度,母亲的言行,形象,思想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天底下有不爱母亲的孩子,绝对没有不爱孩子的母亲!
这篇文章的诞生源于今天母亲节工作室给客户们的一次免费送花上门的感恩活动。
做这个活动的初心,其实是想看看我的客户有哪些还在本地,后来发展到了不是我婚礼客户的朋友也参与了这次活动。
从沟通预定,到手扎包装,到亲自送上门。我花了2天时间替大家进行了78次的孝心传递
替工作忙碌的儿女们送去了一份看起来叫花,实际上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让人振奋的叫做“爱”的东西。
重要的事情说3遍:
——替工作忙碌的儿女们送去了一份看起来叫花,实际上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让人振奋的叫做“爱”的东西。
——替儿女们送去了一份看起来是花,实际叫做“爱”的东西。
——替儿女们送去了一份“爱”!
这里也许赘述,毕竟大家也不是不懂这种小学知识——语句缩写,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今天在送花的10个小时当中,却品尝到了百种滋味……
在原本的活动策划当中,我们的蓝图是妈妈们收到花的各种高兴的样子,事实上也确实是这个样子,但除此之外我也遇到收到花之后手足无措,甚至不敢轻轻碰一下花的妈妈……
有遇到收到花说:这是我这一辈子收到的第一束花的妈妈……
其实生活真的需要仪式感,真的需要经营!
也许一束鲜花不能吃不能喝,好看也养不了一个月,但是无论是我们有信奉的信仰也好,还是婚礼需要仪式也罢,不都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么?
所以当听到那句话,心里莫名的五味杂陈,嗯,不过相信那位妈妈在那一刻开始,在人生几十年波澜不惊的成熟下此时的内心已雀跃得像个孩子……
下面是今天的妈妈们收到礼物的照片(有家人代收,有妈妈自己收)
生活需要仪式感——母亲节 生活需要仪式感——母亲节 生活需要仪式感——母亲节 生活需要仪式感——母亲节 生活需要仪式感——母亲节 生活需要仪式感——母亲节 生活需要仪式感——母亲节希望我们能够永远记住这一刻,每年的今天都继续保持这种情怀,给妈妈送去一份祝福,而不是发朋友圈给不看朋友圈的妈妈“看”!
ps: 照片中的肖像只用做发表个人观点使用,如有借鉴的朋友,尊重肖像权请联系我#(开心)
杨洋 1817564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