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心理学》治疗的思路
本体心理学进行心理治疗的一般原则是恢复因携与自我的联系。因此,找出一个人的因携及其倾斜屏的作用,也就发现了其症状与内部结构的联系,并就此作出指导。
神经元放电与心智体检本体心理学认为:寻找生活因携必须从梦和意象人手,其中梦是最重要的。梦是一个人生活因携最鲜明的语言,其词汇是梦中的影象,其语法是生存的逻辑。分析好一个人的任何一场梦,就完全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治好他的病能走哪条路。一个人对自我的了解,完全受意识的影响,阻碍了对生活因携的了解,必须把生活因携挖出来。掌握了生活因携的原理,就能找以解决办法。
本体心理学认为:心理治疗没有具体的中介物。而是通过想象在精神或心理上找到能量的形式。多年前形成的东西潜在于无意识中,自我认为不重要,或已经遗忘的经历,可以在梦中影象里重现。由于情结的作用,尽管自我努力做许多事情,如学习、工作等,但他也不能进步,因为无意识让他重复错误的行为。许多人认为这就是命运,其实错在他自己,表面上看来他是一个人,但在心理上至少分裂成两个,情结也在支配他的行为,使他无所适从。这个人要明白,应该在想象中消除这一情结,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他才能进步。
一个人可以在生理上失去母亲,但仍需继续成对地发展。人不能够单独生活,在生活中总是需要联系。他被迫选择的重复主题,也就是说强迫自己和另一个主体在另一个环境中生活在一起。他仍重复旧的模式,从母亲那里学到的模式。小的家庭消失了,但大的社会又进入到了他的生活中。主体依靠于另一个男人,另一个女人,一种宪法,一种想法,所以他做事时,社会的相互影响又总是与这种成对关系联结在一起的。
社会是以母亲作为基准线形成管理模式,如监狱、学校、医院、公共机构;它们不是发展一个公民的个性,而是通过慈善的心理学来供养公民的,也就是说,当社会想要教育或纠正公民行为的时候,不是发展他的个性的批评意识,而是采取适当的服务、慈善功能。这样,公民则容易与它一致。大体上说,社会就是母亲,母亲又是从母亲的子宫进人到社会的子宫,所有的选择关系,都是建立在强迫自己的模式基础上的。
社会满足他们的需要,并使他们成熟起来。确切地说,就象母亲教育子女了解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更多。因此,人们永远也找不到对自己心灵哲学本质的回答,尽管人类主体服从社会规则,但其本身总是有失败的感觉。自我实现是人类个体的,而不是社会一种特有任务。因为社会有“相同”的规则,而实体的生活因携中却有“绝对无限”的规则,由此产生了心理治疗的必要性。
个人是属于生活的,每个人都应该爱丈夫、爱妻子、爱子女、爱世界。个体应该经常与生活保持密切联系,因为是生活给人以乐趣、权力与和平。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不断的斗争。对待新的困难,不是形成新的策略而是在病理的夸张中,耗尽了自己的智慧。心理的情结,疾病、个体发育的变异中的偏差、主体的不可靠性,治疗就是通过逐渐解除稳定不变的定型和防御方法,再现和再赋予主体生存极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