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第十三课

2021-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f2ed0f59262d

1。与来访者沟通的时候,来访者的行为及情绪与来访者所表达的可能会不一致。这时候咨询师不要急于去澄清,贴着他走,看透不一定说破。咨询师在做咨询的时候,更多是不暴露自己,或者少暴露自己。咨询师要做的是给他空间,静静的听他说。

你刚才说你很生气,你用的却是很平静的语气说出来,这个您怎么看?你身边的人怎么说?问他的感受,问他是怎样想的。

2。摄入性会谈,了解来访者的背景资料而进行的会谈。鉴别性会谈,了解来访者的症状大概属于什么情况。治疗性会谈,就是治疗师对来访者做治疗,一般在医院做治疗性会谈。我们做的一般是咨询性会谈,对象一般是健康的人。

危机性会谈,指的是危机干预。

3。问题取向的心理咨询,资料收集不一定要用,但要知道。焦点的心理咨询属于解决取向。问题取向与后现代取向,区别在于侧重点不一样,问题取向可能花70%的时间去探讨原因,而后现代取向可能用30%的时间去探讨原因。

4。问题取向非常看重人口学资料,与主题相关的近期资料,出生经历,成长背景。

工作的,生活的,学习的,人际的,家庭的,婚恋的,以前的,现在的,等相关事件都要了解。

身体的状况以及主观认知和期待。

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

5。焦点解决,把每一次咨询都当做最后一次咨询来做,只探讨与主题有关的信息。主题指的是,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时间,地点,他自己的感受是什么,他自己怎么想,怎么看他周围的人怎么说?给他带来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他自己希望如何?大致确定来访者的类型,游客行,抱怨型,消费型?是到了来访者想解决他的问题的阶段,还是停留在抱怨阶段。或者是想解决,但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这些都不适合做具体的谈。

如果他想改变了,有力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接下来就是目标,资源,一小步的行动。

接下来,用云手让他的情绪更好的出来,情绪出不来,道理进不去。我们能做的是更好的去陪伴他,而不是急于去解决他的问题。

在会谈的时候,可能他可能会谈他小时候的情况,和老师的矛盾,同学的矛盾,考试的成绩或者幼儿园的某些事。凡是他讲到的点,我们都要去做探讨,都要做停留。在聊的过程中都有新的想法,新的认知,这些可能对他改变现状有帮助。

焦点解决强调的是顺势而为,并不排斥来访者讲述他的成长经历。既然来访者讲到了,说明这些都是和他的主题是相关的。

焦点解决,收集资料的同时就确认了来访者的知觉,既是收集信息,又是解决问题。

6。提问方式。我们把各种封闭式提问变成开放式提问。分封闭的提问,可能让来访者回答问题的时候感觉为难。

封闭式提问,是不是?有没有?对不对?好不好?使用封闭式提问是为了确认某些问题,是否真的存在,以及澄清问题。

开放式提问有三个,什么?怎么?为什么?

不主张过多的使用为什么?但是也不是不可以用。有些你问他为什么的时候,来访者感觉到你是在指责他。所以要多用怎么,什么,是什么。

这件事你怎么看呢?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想法呢?是什么让你希望如此呀?这件事你有哪些思考啊?能举个例子吗?具体化也是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后,确认来访者的知觉,澄清问题,可以用封闭式提问,接着再用开放式提问。

7。过度的提问的消极作用,造成依赖转移责任,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产生不准确的信息,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和说明。

可说可不说,不说或少说,可问可不问,不问或少问,来访者的话都要听。包括语言共情和赞美也要少一些,但对于青少年的咨询赞美也可以多一点。

我们说的多,他们可能就会说的少。

我不说话,会有效吗?你说话,就会有效吗?你不说话,就没效吗?不要轻易打扰他们。

依赖就是来访者会反问咨询师。造成依赖时,咨询师要自我反思,是不是给来访者造成了一种错觉,我比他行,我比他强,或者是咨询师没有向来访者讲清楚心理咨询的性质和规则。

不要比来访者更聪明,更智慧,更着急,不要更多的表达自己,不要试图去引导他。

提问多,评价多,指导多,会使来访者感到不安全,要少表达自己的东西。

咨询师的位置:来访者自行运转,注意不到咨询师。来访者走的时候,问题解决了,他知道他想要啥,并不认为是咨询师的功劳,认为都是他自己思考出来的。

焦点解决,强调不居功。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7。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排在第1位的是“为什么”,来访者会感觉到你是在指责他,在故意找事找茬,尽量不用为什么,多用怎么,什么,是什么。

是什么让你这样想呀?你是怎么想的呀?

多种选择性提问,使咨询师获得的信息受限制,要去掉选择的部分。

多重提问是求助者,不知所措,要只提一个问题。

修饰性提问会使会谈陷入僵局,不能够使用。

责备性问题会产生威胁感,引起来访者防卫,严加杜绝使用。

解释性问题,会限制求助者自我探索,尽量不使用。

8。会谈内容的选择,指的是谈话的内容,是来访者愿意聊的。

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焦点解决会谈内容指的是,他想聊什么主题,希望如何,实现之后会怎么样,以前他是否做过努力,尝试,成功经验等等,以及怎样实现,一小步的问题。

有疗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和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求助者改善认知,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9。态度必须保证中性,提问中避免失误。

刚开始时要接纳自己的失误,放下自己的自恋,人人都自恋的以为别人在注意自己。

维护好自己的平台,当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练的多了,失误就会减少。

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尽量不讲题外话,不过多的暴露自己。如果你的暴露对他有启发,也可以自我暴露。

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随意阻止或扭转求助者会谈内容,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结束语要诚恳客气,欢迎下周见。

10。借助量表,辅助鉴别诊断,看是不是咨询的范畴。量表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不能给来访者贴标签。

测量之后,大夫在说孩子的情况的时候,最好孩子不在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就说孩子有抑郁症,有精神分裂症。

先了解情况,再使用列表,感觉到他有可能超出咨询范畴的时候使用。最终的诊断是由精神科大夫来进行的。

SCL-90  SAS    SDS      EPQ    MMPI 

当测量结果与临床观察等结论向左时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应重新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为许估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而使用心理测验。

不要过度的依赖量表,更重要的是咨询师的基本功,倾听,共情,具体化,重新建构。更多的是反思,自我成长,经常被咨询,完善自己。

一入心理深似海,回头是岸。

1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不得使用地毯式方式实施,要重视内功的修炼,各种技术无非是一些工具,最重要的是咨询师这个人。

12。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归纳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状态。判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并予以说明,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类。

千万不要相信某一方的资料,一定要有足够的警惕。如果妈妈事先跟你说了孩子的问题,你就可能心中对孩子有一个印象。接下来给孩子交流的时候,就可能是带着有色眼睛给孩子交流,去沟通。这样不知不觉中,就可能在和他妈妈是一伙的啦。

你可以听,但是你不要信,要随时核实他说的真实性,包括咨询师转介给你的一些信息。来自某一方的信息只能做参考,所以咨询师要有自己的督导。

听而不信,与A聊的时候相信A说的是真的,但与B聊的时候,不要把A说内容都当做是真的,要听一听B怎么说,你的感受是什么呀?这件事你怎么看呢?如果A在这他会怎么说呀?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呀?

我妈妈说孩子懒,不爱学习时,要问孩子,关于学习这一块儿你怎么看呢?如果妈妈在这,他会怎么说呀?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呀?

轻信妈妈的话会影响咨询关系,所以一定要核实,做进一步的了解,确认来访者的知觉。妈妈说的带有妈妈的主观认知,不一定是来访者的真实的情况。

12。整理临床资料的提纲,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求助者内在世界的特点,还有其他的内容。

个人成长史,包括婴幼儿时期,童年生活,少年生活,青年时期,重大转化及评价。

目前的状态包括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13。判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报告临床情况的人,不是求助者本人,而是其亲友或转接的中介人士,要核实资料的来源的可靠性。

转介人若是心理咨询师,对于初步诊断性结论仍需要进一步核实。

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类整理,可使咨询师更容易判断不同资料之间的纵向,横向及逻辑关系。

焦点解决要做的记录:写出他的在乎,看重,希望,感受,确认他的知觉。再写出他的目标,优势,资源,最后落脚到行动。

13。对于临床资料的解释:因果关系的建立,找出偏离正常标准的信息,抓住显眼和突出的事件。

焦点解决一般是不做解释的,也可以有些解释,但不一定告诉他。如果有了这些解释,你就可能会去验证这些解释,焦点咨询要维持在他的希望里。

14。资料的可靠性是解释资料的先决条件,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方法:1.使用补充提问问题,即具体化。2.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3.从不同来源去验证。

具体化非常重要,如果你不会的话就很难留下去。孩子说的可能和妈妈说的不一致,不能够轻信一方。可以一块聊,然后再分开聊。

15。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暗示,过分随意的交谈,咨询师的倾向性很可能给求助者形成暗示。

早期印象,早期印象可能影响最终诊断和咨询决策,如果新资料与早期印象冲突时,应尊重新资料,不可只相信已有印象,随时准备修正自己的看法。

对策,会诊和小组讨论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的特点,求助者经常会出现阻抗或言不由衷的情况。

怎样使资料更可靠,严格按照咨询伦理和设置来进行。在咨询室里面,严格按照约定的时间,中立的原则,不预设,注意咨询师的仪容仪态,咨询师要休息好,保持良好的状态,要多方探讨,要少说话。

要在咨询的氛围下聊,否则来访者会感觉到不安全。要遵循咨询的规律,咨询的规律就是一个过程,太着急的解决问题,也会导致不可靠,可能会带着太多自己的东西去给他做探讨。要保持未知之心,充分的好奇。

新资料与老资料冲突的时候,要及时的澄清。

如果来访者是一个内向的人,要更多的接纳,咨询师这个容器要容纳下它。

安全与放松的氛围,是使来访者敞开心扉的前提。

妈妈说好,孩子说不好怎么办?不要偏袒任何一方。要把问题抛给他们,问他们怎么看这个事情,不要认为任何一方是不对的。

16。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医疗机构,详细阅读就诊的病历和有关资料。

来访者是否去就医?是否用药?用的是什么药?吃了多久了?效果如何?多长时间复诊一次?是否住过医院?

去过哪个医院,是一般的医师?还是专家大夫。大夫怎么说?近来的状况怎么样?吃的什么药?现在不吃了,有什么感受?

是否有自杀的意愿?是否有过划胳膊的行为?

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其他心理咨询机构,其咨询和治疗过程如何。什么时候做的呀?当时为什么要做呀?做了几次呀,后来怎么不做了?咨询师怎么说?感觉咨询对你有哪些帮助呢?咨询师怎么做会对你有帮助呢?

更多的聊,会对以后的咨询有帮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