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搓草绳的父亲和门前的小路

2019-12-31  本文已影响0人  昌言微文集

搓草绳的父亲

岁月无痕,往事难忘。小的时候,经过的好多事,至今还在陈怡君的记忆里闪现。尤其是在小的时候,吃过晚饭,和父亲一起,在昏暗的煤油马灯下,搓草绳的情景,使陈怡君记忆犹新,浮现脑际。

回首往事,岁月沧桑。在上个世纪社会还不发达,农村还贫穷落后的年代里,草绳的利用率比较高,农民需要草绳的地方多着呢!乡间起新屋盖茅房要用草蝇,菜园里搭豆架瓜帮要用草绳,夹篱笆打草鞋要用草绳……。城里乡下,到处都有人干着搓草绳的活儿。搓草绳是一种技术性的辛苦活儿。会搓草绳的人尽管累得腰酸背痛,但搓出的草绳细软紧扎,经久耐用。

那时节,陈怡君还小,经常看见父亲抱回家两捆稻草,散去草叶,在堂屋中挂着煤油马灯,坐在板凳上,搓起草绳来。手掌搓草绳久了,手掌就光滑搓不转稻草了,父亲就时不时地吐一把口水在手心里,这样就能继续搓转草绳。


草绳在父亲的屁股下,好像父亲的尾巴越伸越长。陈怡君便坐在父亲的背后,拿着草绳的一头,帮他挽圈,或者挽把子。父亲常常把两大捆稻草搓完,就到了深更半夜,陈怡君也来了瞌睡,呵欠连天。父亲每次都把陈怡君帮他挽好的草绳,用秤称一称。嗬,每次都有好几公斤重。父亲搓成的草绳细软紧凑,质量极好。

 在那种贫困落后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人们搓的草绳除留一部分自家使用外,还拿了一部分出去卖钱,挣几个零用钱回家。勤劳智慧的人们,在那种艰难的岁里,用一双劳动的手,搓着草绳,编织着自己的生活之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生活的质量步步升高。昔日人们搓的草绳早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被工厂里机器制造的其它绳索所替代。人们用双手搓草绳的辛苦活儿,也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淘汰。小的时候,陈怡君亲自参与搓草绳的情景,尽管过去几十年了,但在陈怡君的记忆中还是蛮清晰的,成了陈怡君头脑中一种时涌时现的历史回忆!

门前的小路

提到家乡,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家里门前的那条路,它紧挨着杨宛儒家的稻场,在最早的记忆里,小路只有扁担宽,坑坑洼洼,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


孩提时代,杨宛儒和小伙伴们喜欢在马路边玩耍,捡石子,捡糖果纸,当宝贝似的收藏,把小石子分类装在瓶子里,把糖果纸洗净整理,再折成星星或宝塔型,连起来还可以做成手镯,别提多开心了,那是属于杨宛儒们的童年时光。

也曾在一个个傍晚时分,在路边等田间干活的母亲,也曾无数次幻想,这条路的尽头到底是哪里?是通往遥远的天际?还是通往天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门前的小路也越来越宽,为了防止雨天打滑,路上逐步铺上了石头子,有骑着自行车的人路过,老远就听到咯噔噔噔的响声。

记得杨宛儒读四年级时,摩托车还是稀罕物,没有家家户户普及,杨宛儒和小伙伴们,就喜欢数过往的摩托车,印象最深的是,有天经过了八部摩托车,杨宛儒们拍着小手在那高声欢呼,八部、八部耶!好像那些摩托车都是自己家似的。

五年级的暑假,杨宛儒和发小开始学习骑自行车,先学用一只脚踩踏板把自行车弄跑起来,再后面练习骑三角叉,每天骑得大汗淋漓,却不亦乐乎,丝毫没觉得累。


整天和发小在路上,不厌其烦地练习着,高喊着,大笑着,笑声传到好远好远,暑假里杨宛儒们都学会了骑自行车。

时间的列车,一晃而过,几年后,花季少女的杨宛儒们,早已不再喜欢数过往的摩托车,已过那个好奇的年龄。

那年,发小家有了摩托车,她让杨宛儒陪着一起学,从学习掌握加速器,刹车、转弯、掉头等。

摩托车虽然不用踩,但开始很难把握速度,忽快忽慢,尤其是在小路上很难掉头,比自行车重太多,每每此时,就喊大人过来帮忙,如此反复几天后,已能轻松驾驭摩托车了,常常她带着杨宛儒骑上一段路,再换杨宛儒骑,带上她坐在后面。

那是纯真的快乐时光,无忧无虑的美好岁月。

某天,听说门前的路要拓宽,要铺成水泥路,再后来杨宛儒们都出去打工了,但在梦境里,门前的小路却出现了无数次。

后来,由于桐潜公路的正式通车,主干道迁移到村委会后面,那是宽达20米的柏油沥青大马路,路两旁还有漂亮的樟树。

家门前这条路比起来真是相形见拙,已变得越来越冷清,除了家附近的人,已极少有其他村人出现。

门前的这条路,逐渐寂寞,路边有很多杂草,水泥面有坏的地方,也没有人去维护,仿佛已被人遗忘。

杨宛儒出生的村庄如今更是寂静萧条,城镇化的建设,很多住户已搬到镇上或县城,有的搬到安庆或省会合肥,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

不管是门前的那条路,还是家乡的小村庄,如今都像极了一个迟暮的老人,寂寞而孤单。

喧嚣、热闹、光鲜似乎已是它的前世,家乡早已没有了从前的模样。

这次回老家,看着门前的小路,杨宛儒出神发呆很久,想起杨宛儒曾在这条路上学骑自行车的模样,还记得有次骑摔倒了,隔壁庄的几个大男孩路过大笑,杨宛儒忍着疼火速地爬起来,对着他们大声道:杨宛儒又不痛,不痛,你们笑什么……

以及后来的学骑摩托车,这条路见证了杨宛儒的成长,从童年、少年、青年,到成为人妻人母。

小路以及村庄的不断变化,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革。

在时代潮流和趋势面前,个人只能去顺应和接受。

恍惚中又看见,那个小小的杨宛儒,站在路旁,想象着神秘的远方,幻想着未来,那个永远是未来的未来。

门前的这条路,承载了杨宛儒太多记忆,唯有在梦里去找寻它过往应有的模样。

这一生,不管要走过多少条路,家乡门前的小路,永远是杨宛儒心中最深最美的眷念。

关键词:「慢·生活」感悟,「色·人生」杂谈,「味·文人」随笔,「庸·文化」故事

感谢关注上庸君(shangyongjun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