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阅读即光荣

《无声告白》|认识自己是一个难题

2017-02-05  本文已影响202人  一杭oneline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2017年新年休假期间读完了这本书,总感觉意犹未尽,却想不出到底是什么样一种感觉,是为莉迪亚的死感到悲哀,还是为她的解脱感到庆幸。逃脱,也许不是解决“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正确方法。

无声告白

文章的开头就告诉我们主角莉迪亚死了,而后采取倒叙和插叙的方法将詹姆斯这个华裔家庭在美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就我们常说的“种族歧视”,以及社会和家庭对家庭成员在自我追求上的影响进行描述。詹姆斯的儿子内斯在哈佛大学学习,女儿莉迪亚学习成绩优异,妻子又是一位知书达理的白人女性,詹姆斯又有一份稳定的职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男士。但是,悲剧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莉迪亚自杀,作为父亲的詹姆斯不知如何面对女儿的死,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妻子;作为母亲的玛丽琳近乎崩溃,作为哥哥的内斯一定要找到事故根源;小女儿汉娜静悄悄的看着这个家庭的变化。书中通过莉迪亚事件调查的深入,不断揭开一个又一个谜题,也一步一步的将整个家庭中各个成员的特点鲜明的刻画了出来。

一、社会和家庭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华人在美国的地位一直都很卑微,美国本土白人对待黄种人的态度与对待黑种人的态度是有过之而不及,致使很多黄色人种遭受歧视和压迫,这无疑使一些生活在底层的华裔更加饱受凌辱。主角詹姆斯的遭遇就刻画了这个血淋淋的事实,詹姆斯依靠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哈佛大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境遇,但最终是徒劳的。在学校中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流,自己也总是带着黄种人的帽子抬不起头,就这样在自我封闭中生活学习,最后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本想展现自己才华却无奈分到一个被学生戏谑的教学岗位。妻子玛丽琳,普通的美国本土女性,想要打破所谓社会给予的“女性职责”的桎梏,追求在自己职业上的自我实现,将自己投入到学习中,在男同学的讥笑讽刺中不懈努力。两个想要突破社会和家庭枷锁的人,在相遇后迅速坠入爱河,再次打破了社会和家庭给予婚姻的定位,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原本来说是一个个非常励志的故事,可是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打破后给两个人的人格和组建的家庭带来了一次又一次内伤,这也是最终导致莉迪亚死亡的真正原因。

詹姆斯对于儿子内斯的成长可谓是放任自流,因为内斯的遭遇詹姆斯太熟悉了,自己也是这样长大的,对于内斯的成长,詹姆斯之所以不想重视,是因为他不想再揭自己的旧伤疤。莉迪亚的出生给他们夫妻带来了希望,詹姆斯不想让女儿再经历自己那份受冷落的孤独,从小就培养莉迪亚的交际能力,可是大环境如此,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最后莉迪亚只有假装与好友打电话才能得到父亲的认可。母亲玛丽琳曾经为了自己的医生理想在结过婚后离家出走,抛弃自己的家庭,攻读学位,却因为身孕不得不再次回归家庭,最后放弃梦想,担当起原本自己最为讨厌的相夫教子的生活,女儿的出生,玛丽琳更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从小就灌输到女儿的身上,监督她学习,制定她的人生路线图。家庭压力、环境的不认同、父母的责备统统压在了莉迪亚的身上,她平时只能寻求她哥哥内斯的帮助,但哥哥考上大学后离开家庭,莉迪亚在各个方面压力之下,找到了能够接纳自己的邻家男孩杰克,并恋上了杰克,但却得知杰克是同性恋。小说描述死亡前的莉迪亚大致如此,我想这些经历是一个常人难以承受的,更何况三种压力同时到来,无奈之下,莉迪亚真正迷失了自己。书中对细节的刻画和对故事的发展安排的恰到好处,包括到最后不会游泳的莉迪亚为什么会在黑夜中驾乘小船飘到湖中央溺水而死都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有时候,在社会的压力和家庭的压力面前,我们渴望得到一个依靠,得到一份真正的爱,当它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不会去珍惜,不会去把握,甚至对它恶语相向,等到它真正要远离,我们才想尽办法去挽留,但往往是徒劳无功。因为我们都在一样的环境里,谁都想多得到一些庇护,哪怕是在一个家庭中。

二、现在的自己真的是想要的自己吗

莉迪亚的迷失虽然是特定环境和特定时代的产物,但现在“我是谁”这个疑问仍然困扰着我们每一个人,在特定阶段它仍会凸显出来。我们经历过青春期的叛逆、职场上的迷茫、酒桌上的混醉,也自己捶胸顿足,为什么自己会变成这样?现在的自己真的是自己想象中的自己吗?

虽然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已经将种族歧视的问题大大减少,但父母儿女以及社会对个人定位的影响始终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而减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甚至“恨爹不成刚”的现象都已经出现,父母和子女双方都因为社会影响产生了家庭冷暴力、冷压力,子女对父辈规划的叛逆,父母对儿女本性的释放压制,社会对青年人的需求,种种原因致使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面前,人本性和天性的丧失,这种现象是悲哀的。莉迪亚的死,也是我们社会和家庭制度化、规范化、需求化、理想化的牺牲品。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培养什么特长能够赢在起跑线、什么学校能够考上好大学、什么专业能够好就业、什么职业能赚大钱,然后,没了……为什么没人教给我们怎样能获得快乐、怎样能生活幸福?

三、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会失足,应该学会释放

心理学家将自我分为自然我和社会我,又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人终究是个无法破解的谜题,自己研究自己无疑是一件困难无比的事情。这就不得不引申到幸福这个话题上,过得幸福,谁会琢磨怎么去死啊?人生来就追求幸福,更是希望自己精神和灵魂上的富足,希望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心理学上讲追求幸福生活的本质是追求自我实现。

迷茫,是必经的阶段,作为男人必然比莉迪亚要坚强的多,也理智的多。书中哥哥内斯就处理的很恰当,正是因为父母的忽视,他爱上了天文学,并且凭着这份热爱,逐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内斯在莉迪亚死后才意识到自己对妹妹莉迪亚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妹妹的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父母也认识到在培养孩子和对待社会、家庭责任方面存在的态度执拗和偏激的问题,无声的告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莉迪亚却再也没有了追求幸福的机会。

可能因为背负太多,自己才会累,那就学着自己放下,去沟通,去向他人敞开心扉,向那些给予你压力的人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不去听那些给予你压力的灌输,叛逆一次,释放一次……生活是自己的,为什么要按既定的路线去前进?

每个人生来就有野性,这是在潜意识中存在的,越压抑越强烈,我们终究会去适应环境和社会,也会学会担当和妥协,既然这些都是必须要经历的,那就随着成长慢慢去经历吧,别人给的定位、规划、期望终究只能作为参考。

2月5日,徐艳同学推荐的《无声告白》读完,书中对人物刻画和把握细致全面,小说行文结构紧密,每个人物的成长经历都是一个家庭的缩影,不得不承认,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