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本正经
作者:懒兔子 字数:189千 用时:1小时
这本书是懒兔子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病症,给出的其背后基于中医理论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比较建议在具体遇到病症的时候可以用来,翻阅查询。
中医治病的根本就是扶正祛邪。我们身体之所以出现疾病,有可能是因为外来的病邪,侵入了我们的体内,而我们没有及时的把他驱逐出去。而我们常用的挂水是把病邪全部压下去。但是他很有可能,让它伏藏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成为一种伏邪。而伏邪是非常损伤人体的阳气的,阳气一弱,病就越好不了。而且病邪被深深的压在身体里,他有可能进入经络深入脏腑,成为更加可怕的疾病根源。
那么对此中医是怎样去做呢?中医讲,疾病的来路,就是去路。不管身体受到怎样的外邪(风,寒,暑,湿,燥,火),加强自身的正气,把外邪再从来路赶出去就对了。所以中医所秉承的观念就是救阳和托邪外出。用药物扶阳,振奋自身的阳气,在依靠自身的阳气,把病邪从体表赶出去。
所以如果我们感冒了,咳嗽了。那么在治疗感冒咳嗽的中药里,就会有解表散寒,宣降肺气,透邪外出的药物。不要轻易去挂水和打消炎药,一般中医认为消炎药性质寒凉,那样只会让寒邪从肺传到身体更深处。消炎只是让我们的表症消失了,而不是病好了,而真相是寒邪入里,将来一旦再有外感,就很容易复发或引发其他疾病。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谈,外邪中经常被提到的湿。很多疾病都是湿气郁结在体内,没有办法算出去所引起的。那么湿气是怎么来的呢?
拿现在的夏季来说现在夏天本来应该是出汗的季节,可是现在每个室内都有空调,所以应该从汗水中流出的湿,就都被密封在我们的身体里了。
其次,如果我们运动完之后,马上就洗澡,这时候毛孔是张开的,洗澡时的水湿就会从毛孔进入到人体的皮肤和关节当中。
其三,我们现在吃的东西都过于肥甘,酒肉穿肠之后伤了脾胃,脾主水湿代谢,脾虚之后水湿,就无法被正常的运化和代谢掉,留在身体里变成了湿气。这里还要说的是脾胃是五脏的中枢,他维持着五脏六腑在我们体内的平衡。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是我们的脾胃出了问题。什么最治疗脾胃呢?是小米粥?在脾胃虚弱的时候,就不要吃那些大鱼大肉,看起来对身体滋补,实际上会对体位造成过重的负担的食物了。而粥是最能吸收和被消化的,所以粥中很大的一部分营养都很容易被脾胃吸收,变成水谷精微,去滋养你的五脏六腑。所以能被吸收的才是营养,其他的不过就是屎而已。
其次,如果我们吃的东西过于寒冷,也会伤脾,脾虚就不能代谢水湿,产生湿气。并且如果我们缺乏运动,脾主肌肉,肌肉得不到锻炼也会造成脾虚,引起脾湿。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化解湿气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护好我们的脾胃,因为脾主代谢水湿,它会帮助我们调理体内的湿气。
可能有人会用艾灸的方法去用去除湿气。当然,艾灸是燥土祛湿的好办法,而且直接滋补中气。但艾灸不适合每一个人,阴虚和热性体质的人要慎用,孕妇也要慎用。
中医治病,无非就是辨证归经。看起来相似病症会由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这时候中医就需要去辩证的观察患者的病症,从各个病症去找出它背后的原因。看一下这个病症是出现在哪一个穴道上,而这个穴道又归属哪一条经络,自此可以发现我们的身体是哪里出了问题。
人体有奇经八脉,大多和我们的五脏六腑有关,所以归结到最终还是调理我们人体自身的平衡。
大路教育阅读力课程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