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耐烦

2022-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大猫希言

种草了曲黎敏的一套《生命沉思录》一共三本,耐着性子读完一和三之后,真真觉得不耐烦,可是时间已经花进去了,又不想半途而废,因为读完一本书划一个对勾的感觉还是很好的。可见我是不能超脱了。

之前种草和拔草过她的《从头到脚说健康》,书到手之后,大呼失望,基本上不是期待的样子。可是没有多久,我又入了她的书,真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生命沉思录》也不是我期望的样子。

初读还是有些惊喜的,感觉文字还是有文学的灵动的,当感觉道一和三50几万字是在凑字数,就有点烦腻了。反反复复的那几个意思,尤其是曲解词语部分,真是烦腻。因为不是那么机警也没有那么深奥,加之求速度,所以比较的不耐烦,之所以能读完,是为了打卡。

也并不是说全无收获,只是这次的阅读体验有些糟糕,有些不耐烦,有些脾胃不和。看她的视频觉得她是一个比较彪悍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我见过几个,比如李玫瑾比如小耀的妈妈,比如王熙凤都是这样的,当然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只是她们的彪悍是比较相似的。

可是读了她的书,我发现,她还是有比较敏感柔软,文学性的一部分的,也就是小女人的一部分。她见多识广,接触的人和故事也是比较多的,所以加上她的性格,是很容易,把世界看得很通透的,也只是她认为的通透。她以她的学识见识经历会那样看人生,看芸芸众生,也是一种大喇喇的角度。

感觉这样的人会五毒不侵,可是不是的,是人就是一种脆弱的存在。

读她的书就是在读她这个人,这样的女人是我不能够体验的一种生命,说不上羡慕,也是比较随喜赞叹的。她对传统文化是比较有研究的,加上文学出身,又学了中医,这样就是查理芒格所提倡的复合型的人才了,这样的人相当于跨学科的,这样就比较不容易偏激,不那么狭隘。

于是我想到曾仕强教授说的,希望以后能产出真正的科学家,现在的科学家都不可以称为家,因为太窄了,我能理解曾公所说的窄的意思。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生命层面,宇宙观层面都是比较窄的,这样的狭窄就会狭隘,就会偏激。这也是我一直不相信医学和科学家的原因所在,可是我一直相信中医,虽然屡屡失望,也只是归因于没有遇上名医,没有遇上学艺精通的人,可叹,好的中医其实是很难遇上的,因为太少了。好的中医是具体智慧的人呀,这是不是很难的的一种存在。

虽然觉得絮叨,还是感恩吧,开卷有益,也许不是书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我能把书读成如此这般的不欢喜,读的这样不耐烦肯定是有自身原因的。

其实我并不爱读书,只是生活所迫,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我不得不承认的事情。因为,活成这样我已经别无选择了,书成了我唯一的最后的选择,我这样的孤僻也只适合与书为伍,书尚且没有嫌弃我,我是不是该感恩呢。

以后挑书还是要挑适合自己口味的书,因为要保护好阅读的兴趣。这是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读书起步太晚了,也才有2年多的时间。所以这个种子还是比较脆弱的,善护念吧。书是读不完的,为什么一定要读一些并不感兴趣,并不喜悦的书呢?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折磨自己呢?为什么不能读好玩有趣有意思的呢?假以时日,读书的能力提高了再读写艰深也为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其实读书也是有个过程的,是有规律和内在节奏的。这让我想起契科夫的《打赌》中的那个律师,律师和人打赌可以在囚室里呆15年,他的要求就是可以看任一一本书。第一年,律师看的是一些内容轻松的小说:爱情、侦探、喜剧等。第二年。律师只看古典作品。第五年,律师不读书,只写东西,但一写完就撕了,还不时的传出哭泣声。第六年,律师热衷于语言、哲学和历史之类的作品。十年之后,律师读福音书,以及宗教史和神学著作。最后两年,律师什么都读,包括文学、哲学、神学著作。

下次如果遇到实在难咽的就果断的舍弃吧,止损是一种智慧的行为。慢慢来,先把读书的兴趣培养好,随喜的是阅读能力的提升,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阅读的能力也不例外吧。其实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阅读着实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