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第一课时)(五下11)教学反思
一、导入环节
简单复习了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后开始了《军神》的学习,板书课题结束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军神”的理解,因为大家课前都预习了课文,所以几个同学的表述几乎都指向一个意思:坚强勇敢具有顽强毅力的军人。在这里课文内容束缚了他们的思维。
再设计: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神”,自己对“神”是怎样理解的,然后再说说自己对“军神”的认识。
二、用课后第二题串联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先让孩子们读一读课后第二题,明确学习任务:我克医生是怎样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46128/63c9232465b046d4.jpg)
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语句一边批注。交流的时候,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连起来回答这两个问题。但刚开始并不好,他们读课文中的句子,也不能连起来回答。我便降低难度,分开回答。渐渐地,叫起来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根据板书将这两个问题串起来。
问题所在:课后第二题中的两个问题不算太难,孩子们发言都很积极,但是在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方面还有所欠缺,表达不到位就是理解不到位,今后在这方面要改进,架上训练。另外,还是有一些同学游离于课堂之外,在让学生看着板书连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好了一组同桌,王同学和徐同学,两个人都不会,甚至不知道要回答什么,而且在这之前,我其实已经把这个串了一遍。所以问题的本质是课堂只是一部分学生撑起来的,他们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当然,这大部分是一些很优秀的学生。而剩下的同学,则是身在教室却神驰万里,上课木讷呆滞,完全不在状态。这是很可怕的,所以,我应该想办法抓住这些同学的注意力,让他们没有时间分神。而对于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这个坏毛病,哟得采取更加严厉有效的措施。
三、通过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体会刘伯承的内心活动和人物形象
学生再次读课文批注。
巡视一圈下来,发现大部分同学的批注进步了很多,这令人欣慰。交流的时候孩子们一分钟都能言之有理。
最后我们一起总结,这是通过正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形象。下节课,我们学习侧面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