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SOHO,只是换种姿势打工罢了

2017-11-15  本文已影响33人  柯玉圆

今天跟记者师兄闲聊。

我说,现在在家接项目做,没去公司上班了。

他的反应是惊讶,回了句:“恭喜加入SOHO一族”。

恕我孤陋寡闻。立马问了度娘这四个字母是什么意思。

原来,SOHO是指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即居家办公,大多时候指自由职业者。

哦,自由职业者,那我就懂了。

在我原来的印象中,这是一群有钱不愁生活、或者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在自嗨。

曾经有朋友说,家里帮她介绍了个相亲对象,长得帅又阳光,性格也好。

但就是个自由职业者。

那个时候,我还跟她凑在一起细细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不靠谱,不见为好。

自由,意味着不稳定,可能饱一餐饥一餐。那以后有房贷车贷怎么办?生了BB怎么养?

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成了不靠谱的一员。

我有个大学同学,特别擅长写剧本或言情小说。她说自己也曾经幻想过,但就是迟迟不敢行动。怕不稳定,另外也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

稳定,这普普通通的两个字,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它意味着,在今天,你就预知了明天总体上会发生什么。

搭车、上班、忙碌、下班,周而复始。

也许偶尔会有些小插曲,但只要你自己不冲动,不去打破这种平衡,日子可以亘久而持续。

可稳定的日子真的容易乏味。久而久之,就会萌发出一种想法,这真的是我要的吗?

很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但又如何呢?日子还是要照常过的。

但还是有人付出了行动。

两年前,我在做BD(商务扩展)时,因为项目原因,接触了不少开展成人业余兴趣班的工作室老板。

很多毕业于名校,有些光鲜的职场经历,甚至就职于知名企业。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个女老板,之前在某航空公司做空姐,她是选美出身的。

她说,不想每天深夜回到家累成狗,第二天还得早早起床化好妆、带着甜而不腻的微笑去上班。

为了缓解工作压力,业余她都抽空画油画,毕竟美术生的功底还在。

突然有一天,她想:明明画画比上班还快乐,为啥子非得去上班呢。

她是那种想到开头,就不顾结局会去开工的人。

她跑到北京、上海去,寻找成人兴趣油画培训工作室,一家家地拜访。

假装成想报班的学员,详细地咨询课程费用及内容。

细心观察工作室的选址、装修、人员配置等。

推算到底能不能赚到钱。不求多,能保障基本生活就好。

一轮考察之后,她决定,可以做。于是匆匆辞了职。

现在她的工作室越做越大,选址离珠江新城也越来越近。

还真是,想做SOHO的前提是,冲动。

我又何尝不是呢。

没有什么非得要离职的理由。只是简单地觉得在家办公会更加自由快乐。

而为了这份自由,我愿意去承担风险,去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朋友问我有什么规划。其实,我并不是一个会有详细规划的人。只是想做好当下能做的。

SOHO,选择的并不是不工作,只是换一种方式工作。

我们同样每天都有需要完成的工作。

唯一不同的,可能之前是有一个老板,现在是有很多个老板。

之前只要输出内容就好。现在还要去商务谈判、维护客情,去考虑更多的东西。

朋友听我说到这里。又忍不住问,那会不会很繁琐,那还有精力去创作吗?

文案创作,绝不是闭门造车。必须去接触社会,去连接更多的人。

我是决定了要做SOHO,再打电话跟家人说的。

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都一致地赞同了。

在老爸看来,最好的工作就是回潮汕去做公务员,其次就是自己干,最后才是去公司打工。

现在算是折中了吧。

换一种姿势打工,可能同样是打工,但成长还真不一样。

站在岸上,是学不好游泳的。看着别人做,还不如自己真真实实地做一遍。

但无论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让自己过得舒服些吧。

如果你也是SOHO的话,欢迎来跟我分享故事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