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工具癖

「学习」这件事,也是要学习的

2016-11-27  本文已影响108人  阿嘉的奇妙冒险

我害怕学习的人。<br />

在我高中的时候,我简单的以为,学习的修饰词只有「刻苦」。在默认每个人智商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的学习并没有比成绩排在我前面的同学好,就意味着,我并没有更加刻苦努力,多做几道题,多背几个知识点。<br />

于是,我开始拼命挤时间,甚至影响了休息。结果题还是不懂做,知识点没背熟,反而因为睡眠不够,上课犯困,漏听了重要的讲课。<br />

我不知道,学习作为一个行为,跟小时候拿筷子吃饭一样,也是要学习的。我没意识到,并不是我学习的刻苦程度,不合适的,低效的学习方法,才是木桶中的短板。<br />

现在想想,在挖坑这件事上,用手挖,肯定比用铲子挖,来的慢。即便是你花更多的时间,耗费更多的精力,得到的结果,不一定能如自己所愿。<br />

在我大多数的上学时光中,学习,意味着传授知识。我们的老师,并不是全部的,会告知我们,如何去学习;而是不断的强调,要努力学习,而「学习」,对一个学习者而言,是一个宽泛的动词。<br />

如何学习,如何更好的学习,更有效的吸收知识,是一直被忽略的。它更像武侠小说中的「内功」,你在武侠小说中看到许多有酷炫名字的武功,习得同样功夫的人,内功不深厚,同样会被人打的满地找牙。可是你从来没看到内力深厚的人,是如何修炼的。<br />

专注内功修炼的武林秘籍也不是没有,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就有《易筋经》、《九阳神功》。而在学习上,也有一套修炼内功的理论,那就是「整体性学习策略」。<br />

说起理论,可能大家会联想到很复杂的东西。与其说是理论,整体性学习策略更像是一种「更为系统的方法」。它和一些注意力集中在微观的「笔记方法」「阅读方法」「记忆方法」不同,首先,它从宏观上让你理解什么是「学习」,以此为基础制定策略。其次,它很简单。<br />

说它简单,是因为整体性学习策略分为两大部分,八个概念。<br />

首先是核心的理论体系,它由三个词组成: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br />

要理解这三个词在整体性学习策略中代表什么意思,你可以设想一个日常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一件事:看书解答一个问题。<br />

这个问题可以很生活,也可以很专业。比如你想学做菜。最直接的办法,拿本菜谱跟着做。可菜谱这么多,挑哪一本呢?相对简单的方法是先看目录醋溜了解一本书讲了些什么。这就是结构。它就像一栋建筑的框架,人的骨骼,是你要了解的东西的主要脉络。结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的初期和后期,初期它像地图,跟着结构指的路走,避免点错技能树点歪了;后期根据结构看看自己没有遗漏的。<br />

结构之后就是模型。它像一本书的一个章节,如果刚才结构是人的骨骼,那么模型便是人的身体的某一部分。它可以是腿部,或者手臂。模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可以通过它去理解新的事物。如果你会做学会了糖醋排骨,那么其他食材的糖醋时,便有经验可循。在这时,我便是在用我已知的模型,去探寻我未知的模型。用旧的,熟知的,增强对新的,未知的理解,更加符合人的记忆和理解的规律。<br />

第三个概念,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高速公路。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其中的关联,则是高速公路。如果要研究明星出轨的现象,可能需要了解的,有基于生物学的,有基于心理学的,有基于行为的,还有两性的,婚姻的,等等,这些都需要串联起来,才能清楚的,不缺漏的,了解一个现象的背后,是由多少因素公共促成的。<br />

在投资领域十分著名的芒格,提出过「多学科思维」的概念。<br />

芒格在对一家公司进行评估时,会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商业生态系统中,用一系列跨学科的复式思维框架来对其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和解读。他觉得这种广谱的分析法能让人更好地理解许多和候选投资公司相关的因素是怎样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多学科之间的联系,便是高速公路。<br />

介绍完了重要的三个概念之后,整体性学习进入了最为关键的部分,也就是作者阐述了一个从不断实践中抽取的技法模型(之前提到的模型,整体性学习策略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模型),这个模型很简单,但要真正学以致用,还是需要一定时间适应的。<br />

作者提出了获取,理解,扩展,纠错,应用,测试这一学习策略。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策略,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自觉的应用到生活琐事中。比如买菜,你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步骤:<br />

  1. 获取信息:了解你要买的菜,在菜市场有哪几家在卖,价格和质量如何。
  2. 理解:价格和质量上的差别,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这家可能便宜,但质量不好;另外一家可能比这家贵,但质量还行。你如何判断质量的好坏,价格和质量的权重你各分多少。
  3. 扩展:这家店的老板为人品行如何,平时街坊邻居的口碑如何,之前如果在他这里买过的话,之前买的性价比如何,体验如何。吃蔬菜是为了获取营养,补充身体内的维生素,如果不吃这个菜,那么有其他替代品,也能获得这些营养呢?
  4. 纠错:可能对某家店的看法存在误差,在发现有偏差后进行调整。
  5. 应用:买菜。
  6. 测试:买菜回去洗菜做饭,是不是有之前没注意的地方?之前的每一个环节,是否有遗漏的地方,比如还有一家口碑不错的店没有获取信息。<br />

在了解整体性学习策略的顺序时,它就像一个「模型」,除了用在学习上,还可以运用到其他方面。<br />

比如记笔记,记下你之前不知道,不清楚的,有疑惑的,你就从一本书中获取了你想要的关键信息。理解则是理解你所记的笔记,代表了什么意思。扩展则可以在阅读中记录下你所想到的,书上没提到的观点和想法,纠错则找出每一个环节存在的疏忽,应用则把自己所学的新的记笔记的方法,还有记下来的观点和方法,实际运用。测试则是把笔记放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只看笔记,能不能想起书中说了一些什么。

了解和理解了整体性学习侧策略的顺序之后,就到了最重要的一点:如何把刚才看到的,为我所用。其实要实践,首先一点,要跨出实践的第一步。在书中,作者在之前的顺序之上,加入了更为直观,可行性更好的技能分享,或者说实践方法指导。<br />

首先第一点,查缺补漏。上述的几个步骤,哪一个平时学习时个人最为薄弱的?有的人在获取和理解的环节上能做得好,但一到扩展就懵逼了。这一点有一个很好的例子。电影《嫌疑人 X 的献身》中,数学老师石神曾经提到自己给学生出的题目,看似是几何问题,实际是函数问题。也就是说,并不存在解决问题的知识储量不够,而是能否正确理解问题,调用合适的知识解决问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传说中的「嘴炮党」,在应用之前的环节做的很好,理论说的一套一套的,一到应用就懵了。<br />

第二点,第一步获取上,作者把信息分成了观点、过程、抽象、具象和随机信息几大类,并分别对如何理解(作者不喜欢死记硬背,他在书中提到,即便是诸如历史事件的时间,也就是随机信息,可以通过作者想出来的方法理解随机信息,而不是背下来)讲述了自己的方法。比起作者提到的方法,掌握将获取的信息分类,再通过自己用起来最舒服的方法理解,我觉得更好。<br />

第三点,也是我觉得作者比较像阐述的一点,在理解和联系两个环节上,比喻、内在化和图表法不失为好方法。<br />

比喻很简单,就如同它的名字,运用熟知的事物解释陌生的。比喻法并不是「什么好像什么」就完事了,将两者联系起来,除了更好的理解陌生的事物,还要深挖,两者肯定有存在不同的地方,他们的相似点在哪,不同的地方在哪。在比喻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进行模型套用的尝试。<br />

除了比喻法之外,还有内在化法。内在化法作者说的比较玄乎,充分调用你的五官,丰富你要理解和联系的事物。许多概念是文字性的,对概念的理解也仅停留在文字上,而内在化就是在文字的基础上丰富。比如「西瓜」这个概念。没见过西瓜的人,是不能想象西瓜的样子的,可以通过「表皮是绿色的,有的带有黑色条纹和斑点,果肉多为红色,水分多,瓜瓤乳白色」的文字加深对西瓜的理解。但这还不够,可能下次有人提到西瓜这个概念,脑海中出现的,不是西瓜的图像,而是西瓜的定义。内在化便是要把定义转化一副图像。<br />

通过文字,想象出了西瓜的样子。大概是这样。<br />

这还不够,其他感官如果你脑洞够大,干脆一起调动起来。比如夏天手里捧着冰镇西瓜是什么感觉,西瓜一口咬下去在味觉和触觉上是什么感觉。调动的越充分,内在化的程度就越高。<br />

还有一些零散的技巧,比如以项目为大的单位学习。在这个技巧中可以包含另一个技巧,记录学习过程,设定目标和计划,等等。有一个技巧让我印象深刻:费曼技巧。这个技巧在新媒体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熟知费曼技巧的人,能够把晦涩复杂的理论,用普罗大众听得懂的语言讲述给他们听,并让他们听懂。费曼技巧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要点:第一,首先是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运用学习者的智慧,把复杂的新知识,用简单的模型理解。第二是讲述,理解了理论还不够,说出来可以被动的应用,检测自己所学的新知识,是不是完全理解了,可以在大众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回答观众的观点。<br />

如果你有心,关于「如何学习」的资料,多到比你要学习的资料还多。有些系统,有些实用,有些新颖。剔除这些对学习方法的修饰词,你最需要的,是「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整体性学习策略是众多学习方法中的一种,它并不是太复杂,理解相对容易,实践起来不难。它是否是对你来说,最合适的,充分释放效率的学习方法,不得而知。有可能会出现另一种更适合你的。在那之前,如果整体性学习策略用起来挺称手的,那就继续用吧。<br />

在你有更好的方法时,也不必留恋,直接拥抱新事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