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教学学习笔记1】第一次浪漫感知大概念教学

2023-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宁超群

新网师语文课程本学期第一次学习,一边听一边将自己所思所感所链接的内容快速记录下来,信息量太大,需要慢慢梳理品味。
【我理解的关键点1】

什么是素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

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

三个问题层次递进,逻辑清晰。首先明确最核心的概念。

用影片搭建理解的支架:《三傻大闹宝莱坞》三个片段

第一、演讲为什么会失败?生搬硬套

第二、为什么会电击?导电原理,真实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迁移;

第三、专家思维与专家结论少而精,大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我理解的关键点2】

通过支架学习概念,明确语文素养到底是什么?语文核心素养指向的是专家的思维,是要像专家一样去思考。

核心词:指向理解,迁移运用

链接:弄清楚知识到底指什么?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的三个维度与四种层次《教什么知识》《目标、教学与评估》《新目标分类学》

【我理解的关键点3】

宏观:教育目标是大目标(终极目标)

中观:课程目标:中期目标

微观:教学目标指向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目标变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理解的关键点4】

表现性任务,学习结果显性化,结构化,作品化。将散乱的珍珠做成了精致的珍珠饰品。

【我理解的关键点5】

课标关键词的解读,课标高频词的重要性。(大概念、重要观念、整合要求、整体发展、综合运用……

链接:大概念三种形态:概念、观念、论题

【我理解的关键点6】

教材:纵横联系,全域融合

【我理解的关键点7】

教者及时进行结构化的总结,并引导回复,巩固记忆,即使不理解,可以先作为大单元教学的浪漫感知。明确了意义和价值,会增加教师尝试大概念教学的行动内驱力。

【我理解的关键点8】

先学习他人的(多位专家)阐释,打开视野,从不同角度去理解。

【我理解的关键点9】

导师抛出已内化为自己的理解的大单元教学:

结构上的统摄,大概念反应专家思维,具有生活价值,即活知识(与生活紧密连接,能够运用于生活,解决具体情境中的真实问题的知识),现状大多数生活学的是死知识(惰性知识,只是专家结论,无法实现迁移)

目标少而精,现实目标过大与过小,甚至偏离语文学科本质,更有甚至,偏离育人的宗旨。

学习内容少而透:不是数量少,而是整合与融通。没有结构化意识,学再多的好东西,都是散做一地的珍珠。

学习过程:以大概念统摄,学习者中心的环境打造(学习者中心、知识中心、评价中心、共同体中心)链接书籍《人是如何学习的》。以今晚学习为例,参与直播中的互动参与,可以激活自身的专注力与思考力;

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完成各项表现性任务就可以加分,最后汇总

【我理解的关键点10】

两种思维(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解析教材

目标确定以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准确表述,动词+名词,评估证据需要显性化。

教学设计内容的整体呈现,对接新课标中要求的三大学习任务群的组织。

【我理解的关键点11】

目标少而精,素养相互关联,目标中体现各类素养的同时发展与整体发展、融合发展。

大概念是核心。

读课标,抓高频词,解析内涵,寻找大概念

链接:寻找大概念的八条路径,自上而下从课表、教材、专家思维和概念派生寻找;自下而上,从生活价值、知能目标、学习难点、评价标准中提取大概念。

【我理解的关键点12】

真实情境三性:开放性、复杂性、多元性、限制性

真实性≠真实

原型渠道:日常生活、新闻报道、政策报告、研究成果、历史文献、影视文学等

类型:设计类、探究类、决策类、鉴赏类

【我理解的关键点13】

教学评对应: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学业评价

【我理解的关键点14】

问题为导向,激发思维;缺失部分给支架。

难点:1.大概念的确定。2.表现任务的设置;3.评价量规的设计

【我理解的关键点15】

一线教师做大单元教学的第一步,课标为依据,通读、细读,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啃读。

第二步,教学实践中做起来

第三步,遇到难题,返回书籍,以解决问题去读理论书籍

第四步,探寻本质与规律,啃读根本性书籍

【我理解的关键点16】

知识结构化教学,关键问题推动,整个讲座,就是一次对大单元教学的浪漫感知。预习的大问题,也是课堂的大问题。

【我理解的关键点】

个人化的理解:关于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非常赞同各位老师提到的素养。我的作业里,还提到了情感素养。当我们不断走向理性建构的时候,很容易忽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直觉思维的培养。与时代对接。老师的工作即使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还是情绪劳动,所以我把情感素养放到了第一位。我还提到了信息素养。信息大爆炸时代,老师缺少基本的信息素养,就会淹死在信息的海洋里。

核心素养、大概念、大观念、大单元设计、素养目标、关键问题、学习任务群、表现性任务、过程性评价等词语不停地在脑海里盘旋,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经历实践的检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