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3
(三) 上篇 第二章第1讲、第2讲
第一讲内容提要:最早讲生命科学的人 宗教追求什么 生命的生理问题气与生命 生命本元之气 什么是种子气
南师:你们太忙了,给名困住了。名气越来越大,演讲越来越多,消耗也越多。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消费刺激生产,但人不是物质,人的生命、精神消费太多,生产反而就没有了。人消耗的越多,接触面越广,知识也越渊博,越渊博消耗越厉害。
所谓出家,就没有夫妻关系,没有儿女关系,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没有。你们在家的,不会进步太快,因为在家的有老婆、孩子、名誉、工作,社会关系一大堆,都是拖住自己的,所以很难。
真正研究生命科学的,最早提出来的是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为什么出家?就是想解决人类的生命问题。这个生命问题,其实也是全世界所有宗教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小而言之,解决人类自己生命的问题;扩大来讲,解决整个宇宙人类的生命问题。包括宇宙怎么起来的,这个世界怎么形成的等等。整个宇宙可以说也是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物理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在哲学思想里头,当年柏拉图就提出二元论,精神世界与物理世界;拿人来讲,就是生理与精神。
所以你们现在要有这个基础的认识,要认识为什么要去打坐,为什么修持求证这个。所以首先就要了解这两部分,一部分是生理问题,一部分是精神问题。
我们这个身体活着,拿现在唯物观点,以及世界上的知识,配合医学、生理学来说,这个身体是完全唯物的。过去,佛把物理、生理归纳为五大部分,以前给你讲过的,有地、水、火、风、空五大类。
人的呼吸是第一位的,所以风是第一位
先讲风,风是基本的原则。风,在中国讲,就是气流的气,在人体内变成了呼吸。人的呼吸是第一位的,所以风是第一位的。我们粗的呼吸叫做喘,喘气;比粗的呼吸缓慢的,叫做呼吸的气;比呼吸的气缓慢的,自己也听不见,感觉不到,好像鼻子也不呼吸了,那个叫做息;都属于风大的范围。风、喘、气、息,次序是这样的,搞清楚了吧!
真正的佛法,关于风、喘、气、息,只是对现有生命来讲的。这几部分非常重要哦!这是关系我们生命的存在。如果气息不对了,就与衰老、病、死亡关联,生命的存在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修行叫你们先注意这个。
但胎儿这个“气”,就不叫“长养气”,而叫“报气”,也叫“报身气”,是果报来的。中国道家把这个叫做“元气”,这个就不是呼吸的气了;胎儿在母胎中还没有呼吸。
现在你打坐修道,呼吸即使到最细,完全止息了,仍然是在长养气中搞,还没有认得胎儿时那个生命本身的元气。所以要先了解风、喘、气、息,乃至不呼不吸,完全到止息,几乎恢复到胎儿时的那个情况,你才认识到真正生命需要的那个原来的元气。要认识了生命里那个本元之气,才开始叫做真正修禅定、做工夫,才能控制这个生命,才能转变生命。
气必须达到止息以后,身体由病痛、障碍,才能恢复到绝对的健康。等于恢复到婴儿刚出娘胎时那样柔软,那样健康了,这时开始修禅定,才能进一步认识生命。
在认识生命以后,才进入到后面还有的那个能量,那个能量姑且叫气,在佛学里叫做“种子气”,相似于现在量子物理学所讲的那个最后最后的东西,要到这一步很难了。
种子气的气是空的,通量子物理学。种子气是心物一元的,是念力,也是心力。
圣吉:唯物论不能解释没有出生以前的东西,只能说明已生,或已死亡的东西。
【关键词:最早讲生命科学的人、宗教追求什么、生命的生理问题、气与生命、生命本元之气、什么是种子气】
【感悟:佛学研究的是生命科学,宗教是追求解决人类的生命问题。物理、生理归纳为地、水、火、风、空五大类。气息不对了,就与衰老、病、死亡关联。生命本元之气叫“报身气”。“种子气”是认识生命以后,进入到后面还有的那个能量。
这一讲开头就告诉我们不要被名困住了,要专注。中国人有句俗话,把受到重大损伤的人叫“伤了元气”,看来确失是损的大啊。按这个来理解,宇宙和人是二元的,精神世界与物理世界,到种子气是心物一元的。】
第二讲内容提要:时间用在哪里最好 圣吉谈工作与修行如何达到止息
这些活动演讲,虽很重要,但是,时间安排得太紧,太疲劳,对身体是有妨碍的。正如古人的话,这是细细消磨渐渐衰。
真修行只管自己,你有缘找上我,其他外国人想找我的也很多,都拒绝了。下面给你讲一个生活安排的方法。你著的书,在中国名气越来越大。名气大,要写的赶快静下来写,不然,今后很难坐下来写书了。以你的管理学,可配合认知科学,写薄薄的也可以,新的书出来了,你的名气和影响更大。
圣吉:回美国以后,我的时间安排拟作如下调整:上座能坐多久就坐多久;一天之中,尽量能达到打坐二到三个小时,旅行时间少一点;一年当中,要到中国在老师身边住几个星期修持;工作方面,保留与外界的碰面、交流,减少演讲。
南师:这个就是昨天讲的,身体四大与风的关系。修白骨观,配合安般,最后白骨化空,你的经验是对的。不过,你白骨化空只到达一次。无论是修白骨观,或是安般法门,达到止息以后,身体的变化次序是:一、没有痛苦;二、舒服;三、身体没有了;四、自身发光明。空明之中,越定久越好。把修行放到第一,慢慢做到这样,到达了,再谈第二步。
第二点,刚才工夫方面还没讲完,工夫方面不管安那般那,还是白骨观,达到止息后,进一步到达没有身体感受,把身体转化了。这个里头提到气脉,下一次来再详细讲。安那般那和白骨观最后一个目的,要认识到空,身体感受没有了,知觉仍然存在的。可是知觉很清净,没有妄想了,整个是空灵境界。所谓空灵不是思想观念,是身体没有障碍了,没有苦,只有乐,后来舒服也没有,最后化成空。这个空的境界,是有光明的,在这个里头定久了,身体就会起变化。这一步很重要,以后等你到这一步。
【关键词:时间用在哪里最好、圣吉谈工作与修行、如何达到止息】
【感悟:时间用在修行最好。圣吉作了调整加大了修行的时间,缩小了工作的时间,二者尽量的兼顾了。如何达到止息我没有读到明确的答案,应该就是持续的打坐、修行吧。
南师讲:“时间安排得太紧,太疲劳,对身体是有妨碍的。正如古人的话,这是细细消磨渐渐衰。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如此,要做做减法了,明确自己的目标,“越渊博消耗越厉害”,后面讲到了些达到止息再往后的修行情况,现在没有能力体会到,却能透过南师的讲述一窥,很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