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对比说明,营造安全的沟通氛围

2021-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robot_test_boy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不同的场合遇到一些关键对话,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负面的结果。

比如,当你向老板要求加薪时,他直接给你下了辞退令;当你要求孩子不要再玩手机时,他却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当你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与另一半沟通时,两人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争吵。这些负面结果,都会导致对话向非理性方向发展。

一个对话高手应该是什么样的?对话高手在拒绝“傻瓜式”选择时会提出新的选择。他们会面对更为棘手的问题,排除非此即彼的选择,转而寻找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比说明

由此可见,对比说明,是进入关键对话的引导思维。

在谈话刚开始的阶段,对比说明通过对比来消除对方心理上的不安,缓和紧张的气氛,安抚不好的情绪,并积极寻找第三种选择。这样既可以解决问题,又不会伤害或冒犯对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对比说明来解决现实问题呢?

以小孩沉迷于游戏,爸爸经常和儿子一起玩游戏为例,妈妈应该怎么处理这个事情?

1) 阐明自己的真实目的

妈妈可以先找出自己真实的目的,这样就能成功避开“打或逃”的问题。

妈妈先要问自己:“我希望实现的目的是什么?”真实的答案是:“我希望孩子爸爸以身作则,多给予配合,让儿子少看一会儿手机、少玩一会儿游戏。”

2. 说明你不想看到的结果

同时妈妈要分析,如果管这件事会有哪些不好的结果;如果不管这件事,又会有哪些不好的结果。如果不管,听之任之,孩子可能会沉迷游戏,进而影响视力;如果直接管,可能会引起爸爸的误会,进而出现不满情绪。比如,如果妈妈直接上来就是一句斥责:“你能不能不要整天带孩子玩游戏啊!”那爸爸肯定会火了:“那行,那我不管了,以后你管吧。”这时候,爸爸大脑中的杏仁核发挥了“逃”的作用,直接让他逃了。所以妈妈一定要控制好情绪,选择对比说明。

对比说明的结构通常包括两部分:

否定部分:陈述自己不是想表达让对方觉得不信任的意思,打消对方的误解。

肯定部分:确认你对他的尊重,明确你想要怎么样。

必须首先说明不希望出现的情形以便消除误解,让对话的安全感恢复到正常水平,然后再说明你的真正目的。

妈妈可以这样说:“我并不反对你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我也不是因为这件事而抱怨你。可是孩子玩太多游戏很容易影响他的学习和视力。”

3. 寻找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很多时候,即使我们运用了前面两个方法,还是很难解决沟通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把这两个方法结合起来,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迫使自己跳出沉默或暴力的怪圈,去寻找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摘自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沟通力:樊登的10堂商业课》,侵权必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