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总结
(一)导致目前最根本的原因:
1.沟通问题
没有带队伍前,就自己专业领域的问题,虽然也会受打击,但是还是能交付结果。
带队伍后,超出自己专业领域外很多问题都暴漏出来,自己被冲晕了脑袋,当接受反馈沟通时,感觉处处都是伤口,每一点都不能像样的交付结果,多一次开会,就像多一次公开在审判自己一样。
问题根源就是“怕被批评”,自己条件性反射下压抑自己,导致了无为和封闭自己,越是这样,越是感觉自己被边缘化。
这个是我自身在职业上比较严重的问题,首先吴总您没有坏心眼,一直有心带着我奔着做一番事业,给我提供了很多机会,但是就这个沟通的坎,不正视这个问题,不接受治疗(封闭起来)的状态是最不应该的。
这个问题不解决,以后换了环境下和别的职场人接触还是有问题的,所以接下来要深刻思考解决。
2.事情没有着落,没有闭环
不会做的事情,请教方法不会请教;听反馈,没有听到正面方向上去;事情走了5到6步,就没有坚持做到尾;没有漂亮的闭环,从而导致了自信息的缺失。
产品有方法,做事情也是有方法,自己输在没有用积极正向的态度去想,去分析问题。
3.自己情绪的调节
但凡事情往正面意义上想,视野向周围打开,用积极的感觉牵引自己做事。当出现不好的情绪时,自己也要试着换个方向看问题,把负能量情绪转化成正能量情绪。
(二)旁观从别人那学到的
1.邓杰
1.1“沟通时及时反馈,不用猜”
这减少了方向上错误的问题,同时有一点他向我提到,沟通是个平等的过程,不要谁怕谁。
用看硅谷的感觉就是,有话直接说,不用包着藏着压抑自己,甚至是脏话。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沟通的人在听话时,对别人负面情绪也并没有深陷于自我的纠结攻击中,每个人都活得干脆直爽。
1.2给自己的大脑减压
事后做笔记,把问题记录下来,问题解决了,再写出解决方法,以防后面再用到。这避免了用自己的大脑记问题,但后有时候,针对怀疑自己“这件事情怎么总是发生,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发现生活中很多事情总是重复的,如果重复的事情总是当成第一次做,就如同,你曾经说过很多次的状态“重启”一样。
1.3客观正视问题
而不是感性回避问题,通过量化分解法,细化问题,然后再想办法实现。
1.4管理上
懂业务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hold开发团队
(三)合伙人角色看待接下来的问题
1.切换视角看现在西丽团队
一方面,感谢吴总创造一个这样一个平台,让我自己体验了带队体验了并且经历了做产品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难,给产品定位,找产品切入点,管理抓手的运用等等,让自己在真实的环境下去实操,然后再经历挫折。整体上看,这个平台和环境对自己来说还是包容的。
团队的问题是作为核心的骨干,应该明白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一个平台,也应该考虑无论如何给投资人一个交代。
在这点上应该从大局出发,不应该被自己的个人情绪所沦陷。
产品当前的问题是,打磨出亮点,这一点上自身上应该放下谁对谁错的思想纠结,产品就是经过市场检验打磨迭代出来。
2.接下来自己要做的
重新拾回自己的信心:内在有激情,外在有热情
3.自己能担当的
移动端的视觉交互体验设计,把之前教的方法用上去,自己成为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