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学过的技术今日看点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为什么你的声音不好听?

2017-10-09  本文已影响2139人  最美声音涂梦珊

“看着我,再说一遍。”

有一则谚语:如果我知道哪里会出问题,那我一定会避免去到那个地方!当我们学会逆向思考时,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拥有好声音之前,我们先干掉声音不好听的首要因素。

声音的困扰

“自己已经二十岁了,说话吐字不清!自己感觉很正常,可是录音下来听就真个人都不好了。别人也说我说话让他们听不太清,困扰死我了,求解救!”

“说话时自己觉得很正常,可每次说完话别人都还会再问我一遍说了什么。这种情况常有,希望给我一个方法,能让我说话声音大一些清晰一些,求破解!”

声音不好听的第一大杀伤力因素就是:说话不清晰!

曾经,我播打一个公司的客服电话咨询车辆过户问题,电话那端传来的解答声音,非常热情,可是,每一次的沟通,我也至少需要询问三次“麻烦你再说一次,好吗?”

这场交流实在是尴尬,当对方越是热情,声音传递的清晰度就越是受损。在那一次谈话中,我形容自己是竖起耳朵仔仔细细地听,再加上当中交流的又属于解释性内容,必须要情绪了解其中的细节信息,真是让我苦不堪言。更要命的是,在交流之后,人的情绪会被本能地影响,而这种情绪会成为你判断对方的一个维度,尽管我们知道,先入为主的观念是需要极力避免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来你揭开声音背后的情绪秘密。

在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彼此进行情绪感染,当人不见面的时后,一是通过声音,微信语音或电话,二是通过文字进行着彼此的情绪感染!当你的声音是“素颜”时,极有可能会劫持你身体中主导情绪的“杏仁核”,我一直对学员倡导,让我们的声音走入职场时不再“素颜”,给自己画一个淡妆,绕过挑剔的“杏仁核”的审视!

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特别活跃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杏仁核。它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的组织。换句话说,你本想耐心听完对方的陈述,但是即使你当时很想平静,杏仁核却告诉你“不行,太不清晰了,我不要听你说话”随后我们的声音被贴上“好模糊,一点也不专业“的标签。

如果不了解这个杏仁核,你可能常常被会无意识地情绪绑架,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对自己和对他人不公平的评价。

杏仁核所主导的大脑「情绪」并非经过理智判断后的优劣,而是我们最最本能的反映“好、恶的情绪。”也许,你会自以为是一个理性思考世界的家伙,但只要某些不规律的音律不断触及你的杏仁核,那么,很不幸的是,这个时候,可不是理智判断决定取胜的时候,而是很基本的、面对生存时,决定生死的好、恶取胜。

人类世界进化多年,我们现在的基因中依然保留着许多让我们为生存而战的构造。我们是自然界的一份子,我们自身的构造也和其他动物有相似之处。比如小猫咪们等原始哺乳类动物判断好恶、危险与安全等生存信息最重要的依靠是嗅觉,靠近新环境,它们会本能地用嗅觉引导自己停留还是离开,因为通过嗅觉,它们可以判断这味道是否有危险,情绪显示为「害怕」,要赶快逃离,否则会变成食物。所以,它们会这样展示自己的情绪,闻起来很安全,很好吃,情绪显示为「喜欢」,因为动物们第一时间是通过嗅觉、视觉等各种感觉来做出生存的判断。

我们的杏仁核就像动物生存所需的嗅觉、视觉判断一样,杏仁核影响我们的情绪,情绪引导我们做出判断,协助我们来安排好生存和发展的优先性,帮助我们规避风险。


这种规避风险的自动反映是怎样做出的呢?

它负责从我们的情绪记忆裡快速找出关联,让我们在同类的场景中快速反应。比如,走在马路上,听到背后有风声,杏仁核会关联到:如果不走入安全区域,可能会被机车撞到的记忆,就会提醒你赶紧闪开,这有可能救你一命。

同样的道理,当你面对一次模糊不清的电话交流,让你头大的时候,杏仁核提出危险讯号,你头脑中马上面临「战争还是逃跑」的红灯警告,你会快速反映出的动作就是即刻挂掉电话!

这种警告,维持的时间并不是转瞬即逝,它会留下印象记忆,影响你下一次对此人的判断!杏仁核的警示,可以维持18分钟,而由它所激起的神经内分泌影响,可以持续4小时。

如果你遇到自己不想看见某物,可以用手遮住眼睛,但当你由于交流而不得不听到某人的声音时,却不能堵住耳朵。无法逃避就会让你有一种预置的压力,这种压力逼近的状态,会激发你的焦虑,这时就会有些人会选择逃离,有些人选择敌意地回击。于是一场混战开始隐隐涌动。

我们的大脑天生对于杂乱无章的信息和难度的信息充满排斥感!不清晰的声音对于人脑的自然反映就是一种杂乱的噪音,这会给人带来情绪的负面反映。在那一次交流之后,我深刻的体会到,声音好听不好听还是其次,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够清晰,这样每一个听众,在听到信息时,也会由于吸收不费力,而不至于被杏仁核的本能反映所击中,产生诸多的排斥感,被激起负面的评判!

当我们减少声音中的不清晰,自然就会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倘若你在沟通的对方,不是对你很熟悉的人,而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你正在进行电话拜访,当你不能传递清晰的听觉时,对方就会挂掉电话,不再提供第二次的机遇。

听到清脆干净的声音,人们总会用悦耳来形容,这样的情感体验,古人早就有过描绘。唐代白居易在《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致宴宴罢同望》这首诗里描绘到:“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絃秋。”这是一种清晰悦耳的声音状态。

日常交流中的说话也一样,对表达清晰的形容中,我们听到如银铃般的清脆悦耳的声音,总会意犹未尽。表达清晰是交流中最基本的要素,声音的清晰度是一个人职业素养的最基本体现!其次,才是节奏与情感在不同的场合中的适当展现!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对方提醒说“不好意思,请你再重复一下。”


怎样破除已经形成的含混不清的语音面貌呢?

打造声音气场的第一步:让自己的语音清晰起来。我们需要首先审视自己,审视自己非常重要。

1、自测

主要是检测自己的清晰度和音量

拿出手机,录制一段自己平时说话的正常声音,自己先反复听。然后,在请身边的朋友听后告诉你真实的感觉,我们需要用开怀的心态来接纳对方说出真实的感觉。通过录音软件的声音和你的微信语音及电话音质是相差无几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能体会到在工作中,我们与对方交流的时候,对方是一种什么样的听后感,为那些不必要的误会找到源头了,随后是开始一点一滴地调整我们的清晰度。

2、放慢语速,别让声音脱落

比如会议这个词,hui yi这个发音,你要是说话速度过快,整个音节yi都会被吞掉。这就是让声音脱落了,吞字了。吞字会导致自己想说的词和自己说出来的词完全不一样,这种现象不管在普通话里还是方言里都存在。不管方言还是说普通话,因为说话速度太快导致有些拼音的音没有发出来的现象都大量存在。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说话速度慢一点,不要太着急。每次说话在说出口之前想一想,自己等会说出口的字有哪几个音。拿一本字典或者自己给字标注上拼音,把每个字的每个拼音都完全读出来,用不同的语速读,这种变换语速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快读地调整听众对声音的清晰度感知。

3、现在已经不是传递消息靠吼的时代了

大家都会犯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大声说话是因为觉得自己声音小了别人听不清楚,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如果你咬字含糊不清,即使扯破喉咙别人还是听不清楚,而且难听、聒噪。尤其是在话筒前咬字的作用,远远大于高音量,因为扩音的工作已经交给了麦克风。声音通过听筒,如果只剩下单纯的扯着嗓子大喊,对方一定会气得挂掉电话!以为你要找他吵架呢。相反有些人,他们的音量不大,但每个字都极其的圆润有穿透力,这是因为他们的口腔力度控制得好,想要口腔力度控制得好,那么就少不了需要练习增强口腔控制力度的口部操,让咬字更加的清晰有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