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作者】
柳永,宋代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译文】
潇潇的暮雨,不断地飘落在了无垠的江面上,经过这一番雨洗之后的秋景,显得格外的清澈明朗。此时,凄清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吹过,眼前的关河显得如此的冷清和萧条,远处落日的余晖映照在了高楼之上。到处是凋零枯落红花绿叶,美好的景物渐渐地枯萎了。只有那滔滔不断,绵绵不绝的长江水,无言地向东流去。
我实在不忍心登高去眺望远方,眺望远方的故乡,渴望归家的心思就再也无法收拢了。对自己这些年来的行踪,感到深深的叹息,为什么要长期留在这异乡呢?思念着佳人,一定是每天都登上江楼,多少次曾认错了远处驶来的船只,以为是心上人的归舟。你是否知道我,正在倚着高楼向远方眺望望,满怀着愁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词人在宦游江浙之时所写的,词人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
这是词人最富于意境的一首名篇佳作。通过描写羁旅之苦和行路之难,表达了词人内心强烈的思归之情,情景交融,情深意切,真挚动人。
本词上阙写景,描绘了词人所看到的暮秋江野中苍凉萧瑟的景色。
首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描绘了暮雨后的江天,一片清澈,仿佛水洗过的景色。此时天色已晚,雨后是一派清爽的秋色。接下来“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中的“渐”字,承启上句,秋色渐深。上句中“潇潇”的“暮雨”、“凄紧”的“霜风”、绵绵的江流,展现了一幅狂风骤雨之后的秋江雨中景色,再加上“冷落”的关河、“残照”的夕阳,更加体现了秋雨后江天的苍茫高远,充满了一种秋天的萧瑟和肃杀。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此时词人通过红花绿叶的凋零枯萎,形象地比喻了青春时光的短暂,然后能怎样呢?“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无奈之下,只剩下“无语东流”的江水了,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惆怅和悲愁,无人可以倾诉。
本词的下阙描写了词人登高远眺,抒发了他思念亲人却是欲归不能的悲愁之苦。
开句“不忍登高临远”中,表明了词人所在之处的位置,“不忍”二字曲折而耐人回味。接下来的几句说明了“不忍”的原因。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词人心中“望故乡”“归思难收”,这是一“不忍”。“叹踪迹”“宦游淹留”这是二“不忍”。而三“不忍”则是根源,“想佳人”“误归舟”,相思之苦,更是难忍。
最后尾句“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词人将思绪转回自己,苦苦的思念以及满怀的忧愁,跃然纸上,令人感动。
全词写景层次分明,清晰有序,写情酣畅淋漓,情感强烈。语言通俗易懂,将游子的羁旅之苦,归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清楚明白,同时又跌宕起伏,错落有致,不愧是宋词中的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