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阁日更大挑战人民广场

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2023-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碧彧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繁忙的工作之余,本想喘息片刻,适当的消遣一下,邀上三五好友喝酒聊天,或邀闺蜜一起闲逛顺便做个SPA,放松一下心情。

谁知,酒还未尽兴,美好闲暇的时光才刚刚开始,这时,老板或上司的电话不合时宜的闯了进来,临时加班指令又来了,你会是什么心情?

当然是烦躁、懊恼、不满……等各种坏情绪喷薄而出,随即是一边抱怨、吐槽,一边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片刻的欢愉,然后,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公司加班。

这就是现代打工族的悲哀,要么忍,要么走人,为了兜里的几两碎银,没得选啊!

其实,在古代这种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在古诗中,处处充满了打工人的兴、观、群、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毂十石弩。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张耒的这首诗写尽了打工人的艰辛。

而现如今,顶烈日冒风雨的外卖小哥、快递骑手,哪一个不是如此呢?

“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刚刚二更时分,城楼上还要敲三通鼓才天亮,何必这么死命地催人走呢!

这是宋代翰林学士孙洙最牢骚的一首词,对于皇帝的宣召,他非常的不情愿。

甚至还吐槽说:“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世人都觉得翰林院是玉石为堂,在这里供职无限荣光,可笑之极,我在这里只觉得长夜漫漫,无聊死了。

在古代,有一项职业,是天下文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进翰林院,为皇帝草拟诏书!

若是哪个文人能谋得这样一个差事,无异于成为一代文宗,后半辈子尽享殊荣。

当年,李商隐就曾为这个职位奋斗了一辈子,可惜始终无缘。

然而,孙洙在得到这个岗位后,不仅轻慢这份工作,经常旷工早退,偷跑出去潇洒,还口出狂言,似有一种不作不会死的节奏哈!

宋神宗元丰年间的一个夜晚,神宗赵顼突然需要草拟一份诏书,于是派人到翰林院宣召翰林学士孙洙。

侍者到了翰林院后,意外的发现整座翰林院居然大门紧锁,而本该坚守夜班岗位的孙洙早已不知去向。

侍者无奈,只能寻到了孙洙家里,却又一次扑了个空。

但好在,他们从孙洙家人口中得知了孙洙的去向,于是使者一行数十人,以浩浩荡荡的队列来到了太尉李端愿家。

原来,李端愿最近纳了一位小妾,这个妾室才艺非凡,以一手精湛的琵琶技艺妙绝天下,孙洙特地到李府做客夜饮,在迷人的琵琶声里醉而忘归,就连翰林学士的职责都抛诸脑后了。

无奈,此时侍者已经寻上门来了,孙洙再不能有任何借口留下,只好悻悻离席,回翰林院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去了。

这个时候,距离天亮还有三更的时间。作为当朝官员,孙洙自然不敢违抗皇帝的命令,但自己又舍不得那杯中美酒、美人琵琶,孙洙的内心实在是牢骚满满。

正在这时,骑在马上的孙洙猛然回过神来,才发现已经下起了蒙蒙细雨,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注意力全在回顾宴会,连下雨了都毫无察觉。

不知不觉间,孙洙就到了翰林院。作为翰林学士,起草诏书对于孙洙来说,是手到擒来的事——孙洙很快就写完了三道诏书。

眼看工作任务完成,孙洙的心思又飞到了李端愿家中的宴会上去了。

此时,独自坐在翰林院的孙洙倍感无聊和寂寞,心想:现在距离天亮,还有敲三更鼓的光景,这漫漫长夜,该如何度过啊?

孙洙突然觉得自己做了官以后,处处受到束缚和限制,内心的牢骚再也压抑不住,提笔就写了这首《菩萨蛮》。

天一亮,孙洙便把这首词送给了李端愿,表达自己昨晚意犹未尽的遗憾心情。

只可惜,受到诸多思想牵绊的孙洙,因为前一晚淋雨遭受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前后不过六天的时间,竟然一命呜呼了。

孙洙一边不得不奉命进宫,一边又留恋歌女的琵琶声。这种矛盾的心情,最终导致孙洙偶感风寒,抱憾离世,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如果你认为孙洙是个吊儿郎当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只活了48岁,时人以英年早逝形容。

大家认为他有西汉直臣之风,大家都以“丞辅期之”。

也就是说,如果孙洙还能活长点,将来必定能够成为一代宰相。

比如他在宋英宗年间上书言事,17件针对当时弊病的陈奏都得到了施行。

孙洙,字巨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孙家也是广陵当地的大族、名族。他是北宋时期官吏、词人。

他天资聪颖,智慧过人,很小便能作诗作文、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被时人称为神童。

他博学多才,词作文风典雅,有西汉之风。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而孙洙在行冠礼前就考中了进士,等于未成年就参加了工作。

当年的包拯、欧阳修都看好他,并极力推荐他参加制科。

制式考试中,孙洙针对当时的现状,一口气写了50篇策论,阐述为政要领,献计献策。

作为考官,宰相韩琦看后痛哭流涕,说:“这个岁数就可以透彻论述天下事,他就是当今的贾谊呀!”

有了这般出色的表现,为孙洙后来的仕途平坦、屡次升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北宋文臣璀璨的时代,孙洙并不出名。可能就是因为他表现太过出色,导致仕途几无坎坷。而且自己翘班,还留下了一首词作为“罪证”。

《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
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
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宋•孙洙

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孙洙创作的一首词。

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
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

词上片的意思是,刚刚二更时分,城楼上还要敲三通鼓才天亮,何必这么死命地催人走呢!匆匆上马离去,琵琶曲子还没弹完。

据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四,翰林学士孙洙某晚正在太尉李端愿家欢宴,有美女侍妾奏乐助兴,恰逢此时朝廷宣召,心下不愿,故出怨语。

“何须抵死催人去”就是本此而发的牢骚。说:“尚有三通鼓”,而不说已过二更,表示离天亮还早,希望多玩一会儿。

但留连不舍之意横遭阻抑,自然转化为憾恨之情。

“抵死”,犹言死命、拚命,形容竭力。对于皇帝宣召,竟是如此不情愿,可见这夜宴是何等令人留恋。

琵琶的诱人魅力来自那位弹奏的女子,言外蕴含着对其人的深情眷恋。

然而迷人的女乐,终究抵不住皇命的催逼,他只得无可奈何地上马离去了,但那声声琵琶似乎一直萦绕耳际。

上片四句,一气流注,节奏快速,皇命催人、刻不容缓的气氛顿出,从而反衬出词人不愿从命而又不敢违命的矛盾感情。

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
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词下片的意思是,不忍离去,一边走一边回头看映入眼帘的却是蒙蒙细雨。一直以在翰林院供职为傲,哪知道今夜却这样漫长和无聊。

下片写主人公恋恋不舍,人虽已上马,心尚留筵间,一路上还出神地回头凝望。

但马跑得快,老天更不凑趣,又下起蒙蒙细雨,眼前只觉一片模糊,宛如织就一张漫天的愁网,连人带马给罩住了。

“廉纤雨”,蒙蒙细雨。“无边丝雨细如愁”,这廉纤细雨,既阻断了视线,又搅乱了心绪;借景语抒情,情景凑泊而有酝藉之致。

“玉堂”,翰林院的别称。玉堂供职是作者平时所自以为宋宠的,此夜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聊和索寞。

从一个充满美酒清歌的欢乐世界,硬生生地被抛到宫禁森严的清冷官署,其懊丧和恼恨可想而知。

“玉堂今夜长”,大有长夜难捱之感。对照开头“城头尚有三通鼓”,同时对于时间的感受,竟有如此不同的心理变化。

这一起一结也自然形成两种情境的鲜明对比,使这首小词首尾相顾,有回环不尽之妙。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