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成疾,无药可救?(二)

2019-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老卫说

拖延的成因

拖延是如何形成的?有很多的理论,这里给大家介绍2个。

Tim Urban的「猴子」说

第一个理论非常有趣,来自于Tim Urban在TED上的演讲。

人类进化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存在两种大脑皮层

一种是类似动物的旧皮层,保有原始的想法

另一种是进化后的新皮层,产生有别于动物的高级思维,理性决策

如果把这两种大脑皮层拟人化地表示,就好比2个角色:

一个是理性决策者,他着眼未来,制定目标和长远计划

一个是及时行乐的猴子,时不时地想要找点简单、有趣的事

人生就像在大海上航行的轮船,非拖延症患者的大脑中,理性决策者牢牢地把握着航行的方向。

而拖延症患者的大脑中,猴子经常要抢夺船舵,时不时地出现,告诉你「我们去玩吧」,使你偏离航向。

但当任务期限快到的时候,猴子惧怕的大怪物出现了。于是猴子逃走,理性决策者重新夺回船舵,事情又回到了原本的轨道上。

显然,我们要战胜拖延,就是要战胜这个顽皮的猴子。

皮尔斯·斯蒂尔的拖延方程式

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在《拖延心理学2》中提出了一个做事动机的方程式:

动机 = 期望 * 价值 /(冲动 * 延迟)

期望,代表着完成任务的信念;

价值,表示完成任务的回报,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心理上的积极情绪,例如成就感、愉悦感;

冲动,是说分心、被干扰的程度;

延迟,意思是多久能得到回报,延迟越长,越不愿意做。

显然,如果要提高我们完成任务的动机,不去拖延,则必须提升「期望」和「价值」,降低「冲动」和「延迟」。

具体如何运用这个公式呢,这里给些小建议。

提升「期望」,可以

拆解任务,降低难度(《微习惯》这本书表达了类似的理念)

或者寻求他人帮助

提升「价值」,我们可以

在完成任务时给自己一个非常想要的奖励,让心里有所期待

完成小目标时,获得一些小奖励或者额外的奖励

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事,比如听听舒缓的音乐,去图书馆,或者与他人一起,组队打怪

而降低「冲动」,就是要赶走「猴子」,让自己专注

营造有利于专注的做事环境,比如关闭手机消息通知,阻止网页访问,在独立的空间工作等

运用「番茄工作法」

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

「番茄工作法」很简单

每个番茄时间是25分钟(当然,你也可以调整为20分钟,甚至更短)。专注25分钟,应该不是太难。

每个25分钟后,就是休息5分钟,喝水、上洗手间,或者干脆看着窗外发呆。

不建议刷微信,或者上网、用其他app,因为猴子很容易出现,让你超时,耽误正事。

我们可以借助厨房常用的番茄钟计时器,或者手机软件app来帮助计时和记录专注成果。

最后,「延迟」是个比较麻烦的因子,也是最难控制的。

如果降低「延迟」,意味着很快获得回报,那么猴子就会经常出现

如果提高「延迟」,也就是「延迟满足」,那又是我们大脑不喜欢的

所以,我们需要对「延迟」进行权衡,不能太久,也不能太快。

总之,要战胜拖延症,前提是要分析其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个人简介


我是老卫,一名20多年的IT老兵,资深的项目经理和高级咨询顾问,培训师,学习爱好者。

希望通过构建「能力提升三剑客」模型,与您共同探讨如何获得更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技能,提升人生价值!

我的微信号:老卫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