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我们总是怀念过去的过年气息,有时候会感慨一下 还是过去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多热闹。今年给大家推荐的电影 ,从电影里感受 “新年 ”的味道,影片《过年》 是1991年上映的电影, 从整体看故事情节略显单薄,剧情太短。 我们今天主要不看剧情 从影片里一起感受年味。
眼看快到大年三十, 老赵拖着爬犁外出打工回到家里, 这三十的晚上本应该是举家团员的日子,老赵一点脸上看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几个孩子全都在外忙都不回来,就这样 和老伴儿俩人,做了一桌好饭吃下了。 吃完饭带着老伴儿到外面去看烟花, 邻居都在带着孩子在村口忙着放烟花,只有老赵一家是孤零零的两个人看看别人家都是热热闹闹的。 看别人放烟花老赵拉着老伴也去买来烟花, 那个时候的春节 烟花真的是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沉醉在欢乐的氛围当中。
到了大年初一这天老人的几个孩子带着爱人,到父母家拜年。 嘴上说是来拜年看父母,其实心里面都是为了 ‘钱’ , 知道老爹在城里赚了钱特意回来来找投资了。 (对影片来说这也是很可惜的地方,到了后面完全成了一出闹剧。)为了钱一家人大打出手,争的不可开交。 老人看到子女为了钱如此现实心也是凉了。 关于影片的剧情简单交代完毕,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说说那个年代过年的场景:
那是大年初一 ,老人家的儿子 儿媳,还有带着自己的女友纷纷赶到老人家里过年。 一家子 围坐在一桌, 忙活做饭做菜,到了饭点 老人把买来的花生 糖果 糕点 倒出来给小孩子吃。 在屋内不仅贴了福字 来拉上了彩灯,一家人坐在桌前开始吃饭, 有的敬酒、有的聊天 、小孩子活蹦乱跳到处去夹自己喜欢的菜吃。 在吃饭期间孩子停下,给大人拜年讨要红包, 不一会孩子手里的钱就收满了,一张张10元很厚的一沓纸币。 小孩子心想这下可以满很多好吃的哦! 太开心了..... 大人们围坐一起看到可爱的孩子也是合不拢嘴。 收完了红包,小孩子转身又出去放鞭炮,这是每个小朋友过年最期待的事情了。 如果你有幸看到了 那个年代春节的画面,大家的感情都是那么真挚 。多年没见有好多话想说,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物质优越, 只有到了重大节日才能吃到好吃的,有了零花钱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小梦想。 那我们同过去相比,到底什么地方变化最明显呢? 我和大家说个事情, 家里来了客人刚坐下没多久 , 我的电话响了 ,是询问家里WiFi上网密码。 瞧 ☞ 现在的人会客模式, 手里拿着手机甭管是啥地方, 先把网络给接通。这都成了流行搭配, 有了网络成就了低头族,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聊天的欲望也就降低了。 过去过年是 想方设法 赶回家,如今呢,有了小家庭忘记大家庭;回家早已经没有当初那么强烈, 就算回不去用手机也可以拜年, 只要能看见心还是在一起的。 作为子女 你可以给自己找很多理由, 对于父母来说一家人能团圆变成了一种奢望。对于电影来说虽然有些不完整,但还是给我充分的思考时间, 我们在忙碌的都市生活里再也找不到那颗纯粹的心 ,以前是越简单的越纯粹, 我想你听过大人念叨: “ 哎 ,还是过去过年有意思, 那时候不管是干什么都有年味! 嗯 现在身体不行了,这年没啥意思 ,就是吃个饭而已; ” 我们再也不能看过去的自己,那样简单的生活, 要说现在同过去相比最大的变化还是来自于心态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