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好了想更好
那次朋友邀请吃饭,孩子爸问我想不想去?他说我要不去他也不去了。我本是不喜社交的,但请客的那一家子我是知道的,是孩子爸以前在一起的同事,都是喊哥和姐的,
人很好,似乎也有几年没见面了,想着不是什么陌生人,去就去吧,况且以前他们在一块儿共事,处的都不错。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地点,孩子爸就出门忙去了。我看时间尚早,
便带着孩子到书店看书去了。饭店很近,就在书店对面。快到点的时候,孩子爸打电话让我先过去,说是人已经到了。我害生,虽说经常听孩子爸提起他们,心理上不陌生似乎还有亲切的感觉,
但我其实一次没见过。相互不熟悉的人见面总免不了尴尬,我不喜,一把年纪了还跟个小姑娘似的认生,因为我是个特别特别懒得人,什么都喜欢简单的,人是,事儿也是,
多操了一点儿心都嫌累不乐意。于是孩子爸让我们等他赶到了一块儿去。到了饭店才发现,原来不止那一家子,还有一个年龄更大的老大姐,这个老大姐是退了休又进企业的,
其实家里钱多的很,闲不住给自己找点事罢了。一行旧人见了格外高兴,坐下聊天,东拉西扯嘘寒问暖,相互之间了解彼此近况,这才知道他们之间刚合作开了一桩买卖。
起初聊得兴致还是挺高的,两个大姐都滔滔不绝的介绍着基本情况,谈着各自的见解和看法。可是孩子爸却在听完之后,开始给人泼凉水,让人家小心这儿小心那儿的,
还说现在的经济条件下一定不要冒进,别贪大......年龄大点的老大姐还好,一直都是理解的态度,也谈了自己的担心。但年龄轻点的那个姐明显很不高兴的状态,她是占了大头的,
我很能理解她的心情,要是我,也不乐意刚开张就有人在你跟儿说这忧那愁这担心那注意。即使是善意的那也是很伤人的,我一再打断孩子爸的话,并对他示意,或许是因为喝了点酒,
又或许是友人多年不见,他因高兴而过于坦诚,忘记了分寸,一直都没意识到对方已经不乐意了,还在详详细细的做分析。那个我们称作哥的人倒是很谦和,从头到尾都很有风度的一直保持微笑,
也很认真的听孩子爸的分析。但很明显他主内不主外。好不容易挨到吃饭出来,我不好意思的一直给哥道歉,表示人喝多了说话没分寸,哥笑着说没事,没事。出了门分了手各自转向回家的路,
转过弯我就忍不住抱怨孩子爸多管闲事,说的太多。孩子爸没理我,只是很沉重的叹口气说,:“哎,事不好干啊,这回他们没弄好。”看他一脸的惋惜状,我怼他说:
“好不好是人家的事,你操什么心啊,说两句就行了,哪有一直说的,没看见姐都不高兴了吗?好好的请你吃饭,你却招人家嫌。哎!”孩子爸并不理会我说的,只是继续感叹说:
“哎,你说人啊都是这,好了还想更好,他们家条件多好啊,有房有钱有车有存款,完全没必要再出来创业啊,不值得啊!” 回到家孩子爸可能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合适,分别又给两个大姐打了电话,
一是询问是否安全到家,二是给自己圆圆场。年龄大点的姐接到电话还是很亲切的,两个人又在电话了说了好一会儿,年龄小的姐明显的有情绪,电话通了,只应了一句“到家了”就挂断了,
孩子爸一句话说了一半留了一半好不尴尬。哎,仔细想想孩子爸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自己投入几百万,厂房设备地皮全是贷款的,出货也未必能拿到现钱,赊欠就会影响资金无法及时购置原材料。
万一哪一环错位,资金链断流不堪设想。可是人都是喜欢听好的,不喜欢听坏的,即使那是善意的也不稀罕,反倒会觉得不吉利。而另一个又没找准自己的位置,失了分寸,
说了不该说的话。孩子爸平时办事挺有分寸的,不知道他这次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彼此比较熟悉多年感情,关心则乱忘了自己其实非亲非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