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美食文学共济会古代文化

掇食记(5)中国菜里的“龙肝”究竟是谁的肝?

2017-06-24  本文已影响70人  生姜乌梅

从历史经验来看,举凡名贵的中国菜肴,多以“八珍”冠名,又因时代变迁、食材逐盛,而不断更迭其内容。

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周朝的“八珍”,有诸如烤乳猪、盖浇饭等充分显示青铜器时代饮食艺术的菜肴。

至元、宋之时,物质较以往极大丰富,已然山珍、海味杂陈,刷新出新版“八珍”。

晚明才子张岱写的《夜航船》说新版“八珍”是:龙肝、凤髓、豹胎、猩唇、鲤尾、鸮炙、熊掌、驼峰。

龙肝、凤髓者,皆乌有之物也,如何化无形而为有形,成为名菜?

刘若愚在《明宫史》中曾提到“龙卵”,提供了“龙肝”的正确打开方式。

明朝的宫廷每年十月要供奉“龙卵”这道菜。此间之,盖指白牡马是也。所谓“龙卵”,请自由想象。

以此类推,则龙肝实为白色雄马之肝脏也

龙肝这道菜,据说是战国时期燕国宫廷菜,发韧者是大名鼎鼎的荆轲。

燕国面对强秦的威胁束手无策,只好用刺客来尝试自杀式袭击。为了更好地激励执行者荆轲,杀掉千里马去满足他的特殊需要。

《东周列国志》说:“太子丹有马日行千里,轲偶言马肝味美,须臾,疱人进肝,即杀千里马也。”

荆轲的偶言,让太子丹兴高采烈地杀掉“最珍爱”的千里马,以实现道德绑架,从此,出现了龙肝,也就是马肝这道菜肴。

按照春秋战国时盛行的烹调方法,荆轲吃到的马肝应该是卤煮而成,也就是入锅加水、和五味,煮熟即可。

此菜仅在战国时期出现,后来中医认为马肝有毒而式微。《本草纲目》就说:“马肝有大毒。”

如果喜欢请收藏评论关注转发。

转载使用请获取授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