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功做得越多越无用
无用功做得越多越无用
常看到写作者说在积累词汇,在做摘抄,还有说金句怎么写的套路。这些只能是对初中生作文来说的,如果年满十八周岁还在说这个,不但迟了,而且说明完全跑偏。
阅读本身就是全方位的积累,今天买一堆鸡爪,明天买一包鸡腿,这是厨师的积累,对于写作,是很荒谬的。每一个词语,句子,都是作品系统中的,有血有肉的。割裂了去积累,那是打扫卫生的收纳。
为什么广大写作者效率低?原因就在于永远不肯改变,永远只听能听得懂的东西,因为教科书一直都这么说。教科书是普及教育,语文课不是教你写作的,只是教你最起码的文字组织能力。
写作不是按照语法书,也不是按照修辞书。这些只是一种总结,按照固定的语法和修辞,何必写呢?书上不是都有了么?
语法不是谁规定的法律,写作完毕后,自己读一读,就知道哪里不通顺,哪里疙疙瘩瘩,语言的法则是心决定的,心里觉得别扭,就需要修改,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
修辞在西方本是辩论术的意思,在我国古代也是如此,后来演化成各种文辞修饰的方法。无论哪一种意思,都是一种整理工作,而不是代替语言本身。一只鸟怎么飞走的,如果你看不清楚,你是无法修饰的;要说服别人,是因为心中有一股浩然之气,玩弄技巧理不直气不壮,怎么可能说服别人,自己还不能说服自己呢。“修辞立其诚”。据说 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等你学会了,也老得拿不起笔了。
语言文字的使用在于阅读中体会,在于写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斟酌以便贴合心中之意。而意总是在言外,是没有哪一本书会告诉你的,需要自己琢磨咂摸的。
写作者不能懒,不能求捷径,应该踏踏实实地做一次,做到一次,你就是某方面的师傅。今天是修辞的师傅,明天是语法的师傅,后来是描写的师傅,再后来你是意象的师傅,体验的师傅。学的做的,都是自己的,否则永远围着各种技巧书转,始终不能掌握,何来效率何来提升?
无用功做得越多越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