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缓教育”的那点事儿

2017-10-21  本文已影响30人  聆心2016
图片by 聆心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缓教育”的功能和方法。这两天对此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所谓的“缓教育”是我自己对某种教育方式的一个定义。这种教育方式指的是,对于学生出现的某些问题,不做当下直面的处理,而是在时间或方式上缓一缓,绕到学生和事件“背后”去处理的方式。

这个灵感,最初源于若干年前,我听过的一个教育案例对我的启发。

某位班主任老师进教室前听到班里一片嘈杂声,问清楚原因,原来是地上有个纸花,全班同学在纷纷议论是谁扔的问题,各种讨论,争辩,指责,以至于打铃上课了,班里还乱哄哄的。

他们七嘴八舌的跟老师描述情况,期待老师给出一个英明的判决!

这时,班主任一言不发,他径直走过去,把纸花捡了起来,静静的走上讲台,说了声“上课”……

此处无声胜有声,其直抵内心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至今我想起这个情景,依然会情不自禁的为这位老师的教育智慧抚掌赞叹。

这是使得我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多次使用类似的方式。

记录一下我在最近的教学管理中,所使用的“缓教育”。

案例一

阿来在前天的反省日记里面写道“今天,老师狠狠的批评了我。我太讨厌这个地方了,我一分钟都不愿意在这个学校呆了,以后,我再也不会跟身边任何人一个说话了”。

起因仅仅是上课的时候,她跟一个男生说话,这种现象,有好几个老师跟我告过状,所以下课的时候,我把他们叫到跟前,说了几句。

无论是心态还是方式,我都是和风细雨式的,不成想,在她那儿就竟成了“狠狠的”!

唉,要不是因为本人现在重了几斤,心宽体胖能容下事儿,乍看她的文字表达,还真可能有受伤的感觉。

什么评价不客观呀。

什么情绪化呀。

什么还不知道反省自己呀。

这一连串儿的教育习气性的评判,也许会一鼓脑的扔到她头上!

诚然,这些又都是客观事实。

可是,把她拎到眼前,无论是暴风骤雨式的批评,还是和风细雨的教导,用这样的模式化教育形态,这里边有多少是真正的想教育引导好这个孩子?

没有老师自我情绪的宣泄?

即使本着一颗想教育好的心,那这样的方式又能收到多少的教育成效?

心理学有一个原则“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

人在情绪里边,又道理可讲。

作为大人的老师,又何必跟一个孩子去一般见识?

我采用的方法是——装作没看见。

当是日记,我也跟他们说了,主要是帮他们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我偶尔看一看。那这次我就装作,我没看啦。

第二天监考,我监的正是这个丫头所在的考场。无意中,对上她的目光,她快速的扭头看向一边。

很好,等谈话的时候就有把柄了。

呀!讨厌老师讨厌到都不愿直视了呀。真狠!

第三天上课,问了一个问题,捕捉到她在下面呜哩哇啦。

开口了呀,嘿嘿,好事儿!我当然首选的就是她来回答了!

虽然还带点别着的情绪,但是她还扭扭捏捏的说出来了。

没关系啦。

我该表扬我的,该指正我的。

真佩服自己,一切演得那么的自然,不当演员可惜了,哈。

待她坐下的时候,我有意无意的瞄了她一眼,果然,她脸上有了些许的笑容!

OK!

冰又融化了一层。

那还不是点破的时机,还需要再缓一缓。

我有耐心等待。

第四天,进教室说个事,孩子们习惯性的围了上来,有她,耶!

我说完后叫她跟我来,在一个僻静的角落,师生间开始了如下的对话:

“病儿好了?”

“啥病?我哪得病了?”

“不是前几天被老师狠狠批评后受不了这丑恶的学校带来的痛苦吗?”

“哈哈,没有呀。我好好的”

“嗯,没看错你!这么快就调整过来了,不愧是敢爱敢恨,内心强大的阿来!”

“嘿嘿”

“不过我还有点受伤唉,自认为说你时挺注意方式方法的,怎么竟然给你的感觉竟然是狠狠的,让你受伤呢?”

“对不起老师,是我太情绪化了,受不了一点批评,把这个问题说重了。”

“是吗,那我就放心了。看来冲动真是魔鬼哈。幸亏我是你老班,了解你的性格脾气,换了别人,看你的表达也许就误会了。看来情绪激动的时候人真做不到理智客观,那下回先处理下情绪,平静下来再跟沟通昂。”

“是,老师,我太不好意思了,以后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它的主人。”

案例二

结交坏学姐的古丽。

有个叫古丽的女孩,总是跟同学有点不同频。那种感觉,就像别人如同向日葵般仰着脸朝向阳光微笑,而她则是耷拉着脑袋看脚的那种。

不是内向,而是对别人的积极向上不以为然,甚至有点儿嫌弃的表情。

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她跟高二的一个学姐走的很近。这位学姐是那一届众人皆知的问题学生丽娜。

迟到,旷课,谈恋爱,撒谎,玩手机……

各种不着调,关键是这个孩子的思想存在问题。她在溺爱中长大的,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老师和学校充满敌视,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好,不好到没朋友。

于是对古丽的表现,我心中有数了。

判断一个人的品行,要看他结交的朋友。人以群分,是这一方法的理论支持。

能够走在一起的人,一定是有彼此认同的地方,甚至是欣赏的。

于是,人以群分后,会产生频率上的共振,从而交互影响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此,我采取的行动是在合适的机会下引导全体学生对于所结交朋友的有正确的判断标准——对方是积极正向阳光的,和他在一起互相学习,让自己变得更美好。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跑到她跟前去说对方如何如何,让其离开。

这种正面的介入,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只有教会他一个价值标准,让他对此有意识的观察,绕道而行的教育,才是真正让孩子体悟“哦,还真是来”。从而自动采取措施,有真正的成效。

还有就是,这种孩子往往内心缺乏价值感,性格相对孤僻一些,所以他会在类似特质的人群里,得到惺惺相惜的情感支持。

那老师要做的就是去满足她这一点,不同的是,从正向的给予情感支持。

于是我睁大眼睛去发现他的闪光点。这丫头太封闭,默默无闻了。走了一大段,好容易在跑超市看她大口型喊口号。于是在做跑操总结时,有意我要全体学生,喊口号响亮,然后顺理成章的,点名表扬鼓励,张大口用力喊口号的积极向上,还特意用诙谐的语气加了一句,古丽虽然口张得很大,但是那个样子好美好有感染力。

学生们会心的笑了,头一次看古丽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赶紧趁热打铁,“同学们快看,哇,没想到古丽笑起来这么美丽,以后要多笑啊,给我们带来美好,别那么吝啬,整天藏着!”

结果,你懂得~

“缓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去发现和行动起来,做了前提是,做老师的要找到撬动他的那个支点,四两拨千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