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忙星

不要随便说别人是“猪队友”

2020-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陈昱Leo

#Leo的日记# D210

今天看得最有感觉的一节课,是宁向东的管理学课。

01

他说,好的团队,应该包含三种人:领导者、骨干和辅助人员。

当好领导者,并不是要把所有顶级高手都纳入麾下,因为那样反而很难组成团队。

一个优秀的团队,通常是由少量的顶级高手,和一群合格的好手组成的。

而领导者的基本功,是学会识别、训练和使用骨干。

02

骨干,就是团队里的腰,腰使不上劲,整个组织就没有战斗力了。

他们平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普通的复杂问题拆解,交给辅助人员去执行;而一些关键性的复杂问题,就要自己亲自动手解决了。

所以他们需要练就一种「有机思维」,也就是头脑里可以容纳一整套复杂的因果关系。能够理解大多数问题,就像一个生物有机体一样,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03

而辅助人员,往往就不具备这种思维,他们更多的是「线性思维」。一般只能看到最直接的因果关系,停留在事件的表象。

所以,一般辅助人员会负责一些目标和标准相对清晰明确的任务。

通过他们阅历的积累,不断地学习提升认知,可能会慢慢地具备骨干的思维和能力。

04

当领导者和辅助人员直接沟通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对不上”的情况。

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有机思维」和「线性思维」的不同,导致沟通的阻力巨大。

领导者说“做一个方案”,如果用「有机思维」来理解,那就是要设计一些机制,让整个方案可以实现目标,并且通过一些方法,解决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问题。

但是用「线性思维」,可能就会问“方案要包括什么”、“到哪里可以找资料”……

这时候,一些领导者无法忍受别人跟自己思维方式不同,就会认为这些人是“猪队友”。

而我认为,给团队成员贴上“猪队友”,恰恰说明了领导者的能力不足。

05

说别人猪队友时,其实是在说自己包容力不足。

这种包容,不是说要“容忍”沟通的问题,而是先允许、认同这样的情况出现是正常的,然后尝试去理解、同理,看到双方的思维方式,具体有什么样的差异存在。

思维的修炼、改变,往往是漫长的过程,肯定不是说一句“猪队友”就会有所改变的。相反,如果一直给别人贴上这样的标签,还会导致「皮格马利翁效应」,让对方越来越像“猪队友”。

同时,说别人猪队友时,其实也显示出自己不能很好地赋能于人。

每个人都是从「线性思维」一步步成长到「有机思维」的,如果只会下评判而不知道怎么帮助对方成长,这是领导者的功课还没有修完。

06

换另外一个角度,从个人心理层面看,当一个人说别人猪队友时,还很有可能因为自卑感比较强,需要用贬低他人来获得优越感。

“经常贬低别人,往往是因为自己兜不住这份自卑感、弱小感”,这是我看《自卑与超越》的一个感悟。

而且,从团队角度看,如果都要求跟自己相同的思维方式,那团队就会变成一堆领头人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做决策估计反而会特别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要当那个决策者。

07

说到这,就特别理解为什么咨询顾问自己出来开公司的时候,会特别容易暴躁了。

因为咨询公司内部,早已经形成了人人都是「有机思维」的大环境,所以内部沟通的阻力是非常小的。

但是自己出来开公司,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面对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

如果还是用“猪队友”的心理,估计一开始会特别难受,如果比较狠的,可能会不断炒人换人,期望每一个员工都是具备「有机思维」的。

可能要很长时间之后,才会发现这样的团队,也不一定是好团队。

08

而做教育出身的人开公司,可能就会更有耐心,不会简单粗暴地贴标签。

会用一种陪伴、培养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个人不同的思维。

可能这在商业角度看,风险会很大,因为一开始的效率可能会低到直接破产。

但是从长远来看,哪怕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没有一直留在公司,那也可能是建立起一个巨大的人际网络。

最关键的是,公司本身存在的意义,可能就是为了教育,如果连团队里的成员都无法教育,那又怎么能算是教育公司呢。

嗯,我就是那个做教育出身的人,我要做的,是一家教育公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