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 当我在等飞机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下班后吃了晚餐,坐上了前往机场的大巴。今天是飞深圳的日子,也是我第一次去深圳的日子。
细细算来,从2016年10月回国以来,我一直打着要好好自我精进,把自己禁锢在杭州这篇小天地,也是我的舒适圈中,花样折腾一些看起来很有意义的事情。3月在做计划的时候,我其实心里在想,3月也一定要保持2月这样的好状态啊。每天睡眠6小时,每月学习时间超过90小时。以至于到现在,养成了写作、读书一系列的好习惯。
2月末我在和锈才的一次通话中,萌生了去深圳看一看的念头,当时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我这个白羊座,做事相当的感性,也很倔。相好的事情,我千方百计要回去实现,属于非常的冲动型人格。我不知道这次来深圳做的对不对,但是我知道,我一定要来一次,来看看,你在的城市。不止是因为他,深圳市年轻人追梦的摇篮,成立30余年的城市,一切都是全新的。在我的印象里,深圳除了是腾讯的发源地,更是一个经济特区,外地人扎堆筑梦的地方。小马今天和我说,深圳湖北、湖南、河南这些地方的年轻人特别多,新鲜的血液不断补充,新人来了又来,走了又走,抗住高额房价的人就像那篇微信推送中写到的那样,人到中年,二孩妻子是家庭主妇,月入2万,两套房。你觉得他是人生赢家吗,有房产有车还有孩子,我倒是觉得他是个夹在梦想和现实中的那个可怜人。可是,我们焉知深圳让多少年轻人的梦想天花板破碎了,又实现了多少年轻人成为高富帅,赢取白富美的人生巅峰呢?
上机前,看了龙女的一篇文章,写道她毕业后,带着仅有的行李,来到深圳生活。想到明天就能见到传奇的龙女,我心里特别开心。年龄一年年变大了,心态也越来越平和,看到那些比我有钱比我年轻比我美貌的姑娘,不像以前那样再有那么明显的羡慕或者说崇拜的感情了。在当前的现状下,我经常对自己说,我不会一辈子做这份工作,薪水也必然会越来越多。就像有味读书会的收入,这次活动,收入155元。我把它们平分给了小鸟和文君,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友谊那么重要,我怎么能忍受用金钱去透支它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3688/9dc3bf5d7f30b9f3.jpg)
所以我想,认识一个月了,我应该要来看一看你,当面和你聊聊看。不知道结果如何的时候,我想我最应该做的,就是真实的面对我自己。刚才王樱静给我打电话,我问她你有什么要嘱咐我的,你说,在他面前做你自己。这句话我一听到,就知道你要表达的意思了。25岁如我,虽然恋爱经历少,但至少也阅人无数。在瑞士那一年,接触了那些华人男孩子,没有一个人身上有我喜欢的全部性格。我很多时候都怀疑,我的那个他到底会不会出现。以至于后来,一个人住,一个人坐火车,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煮饭成了一种习惯。洗衣服,去超市,去打工,和父母视频,这样的日子竟然也过的很舒服。在因特拉肯的那几个月,我想我以后无论遇到什么,都会感激那段岁月的。苦中作乐,和克拉拉有点相依为命的感觉。但是这样的日子,确实也过不长久。
人们总是说,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话一定不是出自年轻人之口。年轻的时候追求平淡,就像温水煮青蛙。受所谓的为你好的忠告,导致的社会价值观的侵蚀,一个年轻人,就这么废了。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将一天,过程一辈子。工作日,走在省府大院的路上,看那些年纪有些大,秃顶,不修边幅的共产党的那一颗“螺丝钉”的时候,心里泛出无限的悲哀。反观自身,无数次告诫自己千万千万不要活成他们的样子。忙忙碌碌,碌碌无为。每天打了鸡血的学习读书写文,也不再不断地激励自己啊,不要让自己走上他们那条老路。
我以前出门,总是喜欢做很详尽的目的地攻略,想要按照excel表格的形式,精确到每天每时每刻。很快我就放弃了,后来出门,查好交通,规划好要去的地方,就这么上路了。慢慢越来越顺,每个地方都可以触类旁通的这么走。走之前大量的去看穷游上的攻略帖子,把感兴趣的要点摘录下来稍作整理,用以参考。或者直接带着路上边走边看。我喜欢和人打交道,也很善于做和人打交道的事情。旅行,更是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茜喵那天问我,对我来说,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了想回复到:旅行,就是为了旅行,享受过程,活得快乐。哪里有这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也喜欢小鹏说的“旅行就是为了回家”,以及“旅行就是为了寻找更好的自己”这种话。曾经有一度,鸡汤旅游文大热,就像猫力写的文字,后来的后来,猫力也不知道自己会在“网红旅游”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她肯定也不知道最后会和瘦肉分开,老死不相往来。
世事多变,很多事情我们都料不到。我看了很多关于爱情的短篇文字,来自孙晴悦,来自李晓懿,来自咸贵人,来自达达令…….很多很多道理,说的都对,但用到自己身上,就不知道要怎么做了。
我们看了那么多书,懂了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呢?
还看到一篇推送,你的选择就在你的价值观和态度之间。以前文中举例的很多年轻男女,都是出自三线小城,他们渴望一线城市,渴望北上广的心当然是司马可鉴别,那么我呢?小马那天说的很对,但从外在条件来说,杭州和深圳相差无几,何况我的条件不比她们,我有的挑,而她们没有。如果我遇到的不是锈才,而是别人,如果那个他,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呢?难道我都要找一份那边的工作,和他们在一起吗?
25岁的我,面对抉择的时候,竟也那么的脆弱。
好久没有那么深入的和自己对话了,写着写着,越写越想哭。第一次觉得文字居然是那么“有情有义”的一种表达方式,第一次觉得,飞机上的时日一点也不难熬了。
2017年没有到12月31日,我也不知道我到底会走到哪里,会有什么发展。我不知道我读的书有什么用,我写的文字又能启发哪个迷茫的年轻人。微信公号、简书……各种写作平台上充斥着那么多“想以写作”来变现的人。很多人冒了出来,很多人沉了下去。大多数人,都在河中飘着,妄图抓住那一根稻草,拼着命想要爬到岸上。
那些知识IP大咖,焉知他们也是如此。知识变现,网红、IP….我们追逐那些优先上岸的人,把他们捧为神,以粉丝之心崇拜、模仿他们的成功之路。
没有一种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没有一个人是完全从零开始,不依靠人际、平台、背景,完完全全靠自己做成功的。
古典老师无数次说了,成功没有方法论,他还用上帝的那个“成功银行”的例子用来打比方。上帝每天忙着查账、平衡收支很忙。所以总有一些有钱人会冒出来,一些穷人的怨天喊地他也听不见。但是每十年,他都会打开一次金库,把财富平均的分给众人。因此,要得财富,你首先手上要有一张金卡才行。
成功由太多因素来决定了,时机、运气、人脉、项目、资金等等,知识变现,哪里是这么好被复制的呢。
所幸,我也明确了2017年的目标不是赚钱,而是攒能力(非简历)。25岁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年龄了,有些人在这儿上去了,后面的日子也会走上自己的事业线;有些人上不去,那么就一直在生存期挣扎。
古典老师的生存线、职业线、事业线模型简单生动,直白的让人惊心。我也要努力发展自己的职业线。
今天很奇妙,坐在去深圳的飞机上,我一点也不激动,也不紧张,心里平静如水。大概无数次梦回相见的场面了,追随自己的心去做事,我一点也不后悔。
无论结果如何,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对待。和所有的朋友见面也应该抱有这样的心态。
飞机开始下降,深圳48小时,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会和谁见面,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呢?
让我们48小时以后见吧~